第499章 庆余年55(1 / 2)
“哎,太子、长公主、当朝宰相三方联手,范思辙何愁不死啊?”
李承泽坐在秋千上,仅仅略微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都替陈萍萍感到头疼。
范闲因为不想让范建再次失去一个儿子,所以拼尽全力的试图护住范思辙周全。
然而,此案证据确凿,无论是查抄出来的账册,还是楼中姑娘的指认,亦或是死去姑娘的遗体,都全部都指向了范思辙,可谓是铁证如山。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住范思辙的命,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而今,范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常寺协律郎而已,手中无甚权势,现在又与范建一同被禁足,所能依靠的只剩下了一个陈萍萍。
可即便陈萍萍在厉害,面对李承乾、李云睿、林若甫三股势力的联手夹击,哪怕有柳姨娘的娘家暗中相助,也显得力不从心。
他所能做的,不过是竭力确保范闲不被此案波及而已。
可是面对范闲的请求,陈萍萍又狠不下心来拒绝。
于是只能不断拖延着此案的进程,努力的寻找那一线生机。
范思辙自幼娇生惯养,自从进入大牢,几乎是人家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很自然的就将三皇子给招出来了。
这倒是让陈萍萍看到了一丝希望。
虽然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这只是说着好听罢了,难道庆帝还能真把自己儿子给杀了不成?
于是陈萍萍直接派人去引导范思辙,让他将所有事都推到三皇子的身上。
此举直接将柳家给气了个半死。
当初柳姨娘执意嫁给范建为妾,直接毁掉了柳家所有的女儿的名声。
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笑话柳家家风不正,女儿自甘堕落。
这种情况一直到柳家出了一位皇妃,范建平步青云才逐渐缓解。
如今他们能出手捞范思辙,也不是原谅了柳姨娘,不过是尽可能的避免范思辙破釜沉舟,牵连出三皇子。
一个范思辙死也就死了,但是三皇子对他们柳家的意义可完全不一样。
哪怕三皇子头顶上有三个哥哥,上位的机会很渺茫,但最后起码也能混个王爷,也能给柳家添一份助力。
现在陈萍萍为了保住范思辙,想要将所有事情都推到三皇子的头上,万一让庆帝厌恶三皇子怎么办?
到时候庆帝不忍心杀儿子,那他们柳家开刀怎么办?
这么一想,柳家瞬间不淡定了。
之前他们是想方设法的去捞范思辙,而现在则是巴不得他死在牢里面,不要再牵连三皇子。
对于这种情况,陈萍萍也很无奈。
思来想去,只能兵行险着。
当初和北齐和谈的条件之一,就是用关在监察院的肖恩,交换被俘的言冰云。
如今使团出发在即,正好可以让范闲带队押送肖恩回北齐。
此举不仅能让范闲暂时远离京中的危险,还能利用这次机会从肖恩口中得知神庙的位置,以后在庆帝面前多一份保命底牌。
届时在找一个外貌与范思辙相似的死刑犯进行替换,然后让范闲带着真正的范思辙前往北齐。
虽然后半生范思辙都要隐姓埋名,但好歹也是留下来一条命。
陈萍萍略略思索,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命人准备好了范思辙的替身,计划在恰当的时机将其送入牢中,好替换出真正的范思辙。
不过具体什么时机动手,倒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
大牢之中每日均有守卫巡查,尤其此时抱月楼一案正处于风口浪尖,范思辙时不时的就会被提审。
所以即便有了替身,能够争取到的时间也极为有限。
而且,出使北齐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突然多出一个范思辙,极易引起怀疑。
经过深思熟虑,陈萍萍最终决定将行动时间定在使团启程、百官相送之时。
那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使团上,无人会留意牢中的动静。
待将范思辙被替换出来之后,便立即让轻功最好的王启年护送他追赶范闲。
如此,即便事后有人察觉异样,也已经为时已晚。
使团已经顺利离开京城,绝不可能掉头回来。
“到时候,你只管带范思辙北上,京中的一切由我来处理。”陈萍萍自信的和范闲说道。
陈萍萍作为监察院的院长,自然对监察院的实力了如指掌。
虽然不能名正言顺的保住范思辙的命,但要将人悄无声息从京都衙门里面替换出来,他还是做得到的。
范闲闻言,略作迟疑。
之前他已经在陈萍萍的帮助下,和范思辙见了一面,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在这些特权阶级的眼中,一条人命都比不上自家院子里种的花花草草值钱。
范思辙即便再懵懂无知,他也清楚自己经营的到底是什么生意。
只不过为了满足想要赚钱的欲望,选择无视了抱月楼里面那些姑娘的痛苦。
毕竟对他而言,只需动动嘴皮子,所有肮脏的工作都由手下管事代劳,所以他内心根本就不会产生丝毫的愧疚和负罪感。
看不到的事情,就等于是没有发生。
对他来说,赚钱才是唯一的目标。
至于过程中使用了怎样残忍的手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黑暗,他一概视而不见。
所以范闲明白,即便此案背后有李云睿的推波助澜,范思辙也并不无辜。
杀人偿命,是范闲从小就明白的道理。
可是现在……
范闲深吸一口气,还是默认了陈萍萍的安排。
当他准备离开时,目光不自觉地避开了门口那块由叶轻眉留下的石碑。
明明不久前,他还因这世间的不公而愤怒。
可转眼间,他也站在了制造世间不公的位置上。
这不禁让他心生羞愧。
今晚是范闲穿越以来,第二次感觉到如此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