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红色精神的启迪(1 / 2)
祁龙、李白荷夫妇带着祁虎子和春燕,满怀崇敬与期待,踏上了前往湖南的旅程。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湖南的红色根据地,以及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对于一家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的心灵之旅。
出发前,一家人精心规划好了行程,然而,天公不作美,刚到湖南,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细密的雨丝如珠帘般倾洒而下,打湿了他们的行李,也让原本愉悦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霾。祁虎子有些沮丧地嘟囔着:“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祁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孩子,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当年毛主席他们在革命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可比这大多了。”
一到韶山,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远处青山连绵起伏,像是大地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毛主席的故居——一座质朴的土木结构“凹”字型建筑,静静伫立在葱郁的竹林与田园之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走进故居,屋内的陈设简单而朴素。在毛泽东父母的卧室,老旧的木床、质朴的衣柜,无一不在彰显着那个时代的艰苦与勤俭。李白荷轻轻抚摸着床头,眼中满是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毛主席一家依然秉持着勤劳善良的品质,培养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祁虎子和春燕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思索。
来到毛主席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一张小小的书桌和一盏陈旧的油灯格外引人注目。祁龙轻轻拍了拍祁虎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毛主席年少时就在这里挑灯夜读,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不断汲取智慧,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祁虎子看着那盏油灯,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毛主席在微弱灯光下刻苦学习的画面,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可此时,馆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喧闹声不断,这让祁虎子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他皱了皱眉头,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父亲的讲解上,但还是被周围的嘈杂声干扰了思绪。
从故居出来,他们前往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内,丰富的文物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将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一展现。在一幅描绘秋收起义的油画前,讲解员详细讲述了那段充满艰辛与勇气的历史:“当时,革命形势严峻,面临重重困难,但毛主席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发动了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