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朝(1 / 2)
第385章新朝
广州城,街道之上人流如织,街边店面阁楼上彩旗招展,城中到处皆是一派喜庆气氛
街道之中,十几名少年在人群中穿行,一众少年手中扬着报刊,口中不断呼喊叫卖
“特报,特报,监国殿下登基继统,改元永历”
“特保,特报,监国殿下登基即位,发布登基诏书……”
街道边,两名身着襕衫的男子正往城中走去,此时其中一人听得报童的叫卖声,却是忽然停住脚步,将报童招来
“这位小兄弟,买一份时报”
“先生客气,普通报刊十五文一份,典藏版需银一钱,先生要哪一种”
王夫之闻言,脸上也是一愣,开口问道
“这典藏版是何物,与普通报刊有何区别”
报童闻言也是直接开口
“监国殿下即位,乃是我大明重开天地的大事,监国殿下即位了,咱们汉家百姓的好日子就来了”
“我兴明时报此次特出增刊,普通版便如寻常报刊一般,这典藏版则是用上好宣纸印刷,其上更有名家画师所绘的登基御宇图,尽绘当日殿下登基之盛景”
“这珍藏版我兴明时报翻刻不多,得之一副便可存于家中珍藏传世,今后定然会升值,先生万万不可错过”
王夫之看着滔滔不绝的报童,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掏出银子,买下了两份报刊
王夫之将画轴一般的典藏版放到一边,而后这才取过正常版报刊看了起来
报刊正面醒目之处印着几个黑色大字,赫然便是殿下登基诏书的标题,汉虏不两立,枕戈待中原
街边人流如织,但王夫之却是毫无所觉,只是凝神看着手中报刊,过得半晌,王夫之这才放下手中报刊,脸上神色振奋,开口说道
“汉虏不两立,枕戈待中原,全我汉家之瓯越,复我大明之社稷”
“殿下登基继统,声震天下,我汉家生民,我大明江山,再得明君矣”
一旁的夏汝弼见得神色激动的王夫之,也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当日殿下登基之时,城中彩灯招展,夜间烟火彻夜不绝,百姓人人奔走相告,热闹至极,几如昔年盛世之景”
“而农兄晚来了几日,却是未能赶上殿下的登基大典,当真是可惜了”
王夫之闻言,脸上却是神色一肃,开口说道
“只要身履我大明之土,何处不可尽忠朝廷,何处不可恭贺圣上,忠君之心为一,又何分城内城外,南国北地”
夏汝弼闻言一愣,而后也是欣然点头
王夫之在崇祯十五年便已获得举人功名,但他却没有参加年初的庚寅科举
王夫之之父数年前病逝,朝廷重开科举的消息传来后,王家虽然力劝王夫之应试,但王夫之却仍是坚持守孝三年
王夫之如今已经守孝完毕,此次进京既是为了游历京师,也是为了在京准备下一科的会试
夏汝弼乃是王夫之好友,两人同样出身衡州,昔年更是同中乡试,夏汝弼去年便已进京参加了庚寅科会试,只是没能得中
会试结束后,夏汝弼却也并没有回乡,而是继续留在京师,准备下一届的会试
此时广州城中,和夏汝弼一样的举人还有很多
今科会试以后,一众士子皆断定下一科会试,必然会以朝廷实务为主
广州乃朝廷中枢所在,朝廷无论有什么新的风向动作,在广州都能立即得知
而朝廷今后几年的这些新举动,便极有可能会是下一届会试的考题,他们留在京中却是可以比外省举人更加占得先机
王夫之也是在夏汝弼的一力邀请之下,这才决定赶往京师备考
王夫之收起手中的报刊,正要赶往客栈,但此时王夫之却是发现街上百姓,竟有许多人拿着一朵秋菊,往城外走去
夏汝弼见得王夫之脸上的疑惑之色,也是开口说道
“如今已近重阳,这些皆是出城去祭祀城外英烈碑的百姓”
朱朗当日即位之时,除了祭祀天地社稷坛,同样也领着朝中百官祭祀了英烈碑
朝中虽然规定英烈碑春秋两祭,但朱朗九月初一登基之时刚刚才祭拜过,所以今年重阳朝中便不再另外设祭
但朱朗携带秋菊,祭祀英烈碑的事情被兴明时报刊载以后,广州城中的百姓却是纷纷效仿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士子自发前往城外,祭祀碑陵
王夫之闻言,脸上却是神色一肃,看向一旁的夏汝弼,开口说道
“叔直兄可去过英烈碑所在”
“自是去过”
“请叔直引路,我欲往英烈碑祭扫一番,瞻仰我大明忠烈英魂”
王夫之今日刚刚入城,夏汝弼原本欲先带着王夫之入城安顿,但见得王夫之坚持,却也没有拒绝
两人在城中各自买了一束秋菊,而后便向着城外走去
越秀山西峰,山路之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影,这些皆是上山祭扫的城中百姓
朱朗在广州城外建立英烈碑,在朝中定下祭祀仪典以后,如今大明各省也是纷纷效仿,都在兴建碑陵
只是各地虽有仿建,但最出名的还是广州城外的这处英烈碑,此处已成了外地百姓士子入京以后,必去的一处景点
一些城中商贩见得商机,更是在山脚下卖起了凉饮糕点等各色小吃,山脚下人群的交谈声,商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却是极为热闹
王夫之与夏汝弼跟随着人群,了两刻钟,这才终于登上山腰,只是山腰上此时却同样是人群拥挤
陵园外的空地上百姓拥挤在一处,几名身着朱红军服的老卒正在维持秩序
朱朗刚刚即位不过两日,热度还未过去,上山祭扫的人群却是极多上山的百姓哪怕到了陵园之外,也必须排队等待,前方的一批人出来下山,下一批人才能入园祭扫
王夫之在人群中排着队伍,几名身着素服的妇女到得陵园门外,却是越过排队的众人,直接向着陵园之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