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739章 老朱的决定,钟山功勋陵

第739章 老朱的决定,钟山功勋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标的眼神也变得复杂,为信国公汤和临终披甲执刀的情景所触动。

“老国公忠诚勇猛,是我大明福祉啊。”

朱允熥高声赞叹。

朱尚炳则长叹一声:“国公乃是我等榜样。”

汤燮哀声道:“家父临终前,似有虎啸,自问是否健壮,是否雄心依旧。言说欲为大明再战40年。我们回应,称颂家父健壮雄伟,英勇激励三军。但家父未尽其言,便……”

“汤大哥英勇威武。”

朱元璋拍案而起,高声喝彩。

朱标随即问道:“信国公还有未了心愿吗?”

汤燮略显迟疑:“家父临终所愿,仅是希望能再次进入应天面见圣上,再为大明战斗40年。此外,并无其他遗言。”

“汤大哥啊……”

朱元璋嘴唇微动,轻轻唤了一声,随即侧头隐藏起心中悲痛。

殿内众人,皆默然叹息。

信国公汤和这番临终遗志,让所有闻者无不动容,哀痛神伤。

朱允熥迈前抱拳,行礼道。

“信国公毕生忠心为国,谨慎多谋,深受邻里敬爱,对皇室绝无二心。他临终之言,豪迈非凡,激发人心。我认为,朝廷应在钟山设立功勋陵,让英雄们长眠于此,体现皇恩广博。”

“他们生前守卫国家,身后应得京畿安宁。同时,将战死沙场的勇士们安放于钟山陵园,伴随信国公英魂,共同守护大明盛世,彰显皇恩无限。”

钟山孝陵。

孝慈皇后静眠于此,陵墓建设仍在进行中,这是一项耗时长久的巨大工程。

尤其是秘而不宣的地宫,其间的奥秘不便多言,唯有待到大明开国皇帝的某日,方会真正启用,并最终封闭地宫,孝陵建设到那时才算真正完成。

提议在钟山建立功勋陵,安葬当代逝世功勋跟战场牺牲的战士们。

这番话,在乾清宫内激起了一片愕然。

朱高炽面无波澜地转动着眼珠,对于允熥那些跳脱常规的念头,他已司空见惯。

但无法否认,如果真的在钟山建成了功勋陵,让大明功勋和战士们的英灵长伴孝陵之侧,其对朝廷与军队的震撼与影响,将无可估量。

能够与皇陵相邻长眠,无疑是至高荣誉。

打从汉代起,历朝历代都视死后能安息在帝王陵寝旁为无上荣耀,必须是有卓越功绩者。

如果大明功勋陵落成,朝廷上下多少人便将此视为死后能伴驾钟山孝陵的无上期盼。

这背后,实则藏着深刻的政治意味。

朱允熥缓缓道:“伴君而葬,古已有之,皆属国家栋梁之荣。秦朝之前难以追溯,但从汉代起,譬如卫青、霍去病便长眠于汉武帝茂陵之畔。”

“唐代更甚,宗室贵族、功勋将领随葬皇陵屡见不鲜,李靖等得享陪葬唐太宗昭陵之尊……”

关中作为古代皇家陵寝的聚集地,自汉至今,帝王陵周边总伴随着无数功勋的陪葬墓。

朱允熥继而说:“信国公临终遗愿仅二,一为重返应天,二为再领兵40年。然而生死有别,首愿已成空谈。大明立国至今28载,老臣们年华渐逝,军中老士众多。”

“朝廷素以宽仁著称,律法严谨却从未薄待功勋。钟山有孝陵,若能增设功勋陵园,厚葬朝中勋贵、战士,使之生前竭诚王事,死后相伴帝陵,既成全了君臣佳话,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太孙言辞恳切,理由充分。

汤燮未曾料到,自己来京报丧,竟意外触发朝廷在应天城外钟山新建功勋陵园的计划。

若真能实现,父亲岂不是将成为首位安息于钟山功勋陵的大明功勋?

这对于汤家,无疑是无比荣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