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2 / 2)
他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修行,不畏艰难险阻,不达至人的境界誓不罢休。
此时,山谷中的微风轻轻拂过,宛如一双温柔的手,带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林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心中那长久以来的困惑似乎在这一瞬间消散了许多,整个人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他再次向王倪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态度诚恳地说道:“前辈的教诲,晚辈定会铭记于心,没齿难忘。晚辈定当发愤努力修行,绝不辜负前辈的一番良苦用心和谆谆教导。”
王倪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许,说道:“去吧,记住,修行之路,关键在于心的领悟。莫要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只有这样,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林帆应了一声,转身缓缓离去。他的步伐轻盈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充满了力量。
在回去的路上,林帆脑海中不断回想着王倪的话,那些话语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他的心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看着周围的山川树木,一草一木似乎都有了全新的韵味。他不再纠结于那些曾经让他烦恼不已的是非对错,而是用心去感受世间万物的自然之美。他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听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歌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旋律;闻到花朵的芬芳,那香气仿佛能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
回到自己的修行之所,林帆静静地坐在蒲团上,缓缓闭上眼睛,进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思绪如同灵动的鱼儿,在记忆的长河中穿梭,回想起自己以往的修行历程。他发现,自己总是过于注重外在的功法和技巧,一心追求力量的强大,却忽略了内心的修炼。如今,在王倪的教诲下,他终于明白了,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功法的高深莫测,也不在于力量的强大与否,而在于内心的超脱与宁静。
他的思绪飘回到了过去,想起自己曾经为了争夺一本功法秘籍而与同门师兄弟产生激烈争执的场景。那时的他,满心满眼都只有那本秘籍,认为得到它就是对的,就是有利的,甚至为此不惜与同门反目。可现在看来,那不过是自己被执念蒙蔽了双眼罢了。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又有什么是真正的利,什么是真正的害呢?所谓的利害,或许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欲望和偏见所定义的罢了。
林帆又想到了那些在世间盲目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如同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羔羊,为了功名利禄不惜一切代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不知自己早已在欲望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也失去了人生真正的意义。而自己,绝不能再重蹈他们的覆辙。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铺展开来。林帆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窗外那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一层洁白的银霜,散发着柔和而清冷的光芒。他站起身来,轻轻地推开房门,走了出去,静静地感受着夜晚的宁静。此时,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声,打破这夜的寂静,却又让这寂静显得更加深沉。
林帆心中一片平静,那是一种历经迷茫与困惑后终于找到方向的平静。他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前方或许还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已经不再迷茫,不再困惑,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要像王倪所说的至人一样,不为世间的纷扰所动,坚守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寻那属于自己的逍遥之道。
此后,林帆每日除了按时修炼功法,让自己的身体和灵力不断得到锤炼和提升之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感悟自然,反思内心。他常常漫步在山林之中,用心观察每一片树叶的脉络,聆听每一声鸟儿的啼鸣,感受每一缕微风的轻抚。他会救助受伤的小动物,为它们包扎伤口,看着它们在自己的照料下逐渐恢复生机,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他还会与花草树木对话,虽然它们不会言语,但林帆却能从它们的生长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规律。他从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汲取着无尽的力量,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强大。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过去,如同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悄无声息却又从未停歇。林帆的修为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中稳步提升。他的心境愈发平和,脸上总是洋溢着淡淡的微笑,那微笑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能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他不再执着于修炼的速度,不再盲目地追求力量的强大,而是学会了享受修行的过程。他明白,修行并非一场短暂的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悟。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林帆再次来到了那个与王倪相遇的山谷。山谷依旧美丽如初,仿佛时间在这里从未流逝,一切都还保持着他记忆中的模样。五彩的花朵依然绚烂地绽放着,溪水依然欢快地流淌着,微风依然轻柔地吹拂着。林帆静静地站在山谷中,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山谷中那清新而熟悉的空气。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若不是王倪的一番谆谆教导,自己可能还在迷茫的黑暗中苦苦徘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林帆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感受着山谷中的气息。他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心中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忧愁,只剩下一片宁静与祥和。他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所追求的境界,虽然现在的他还未能完全达到,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终有一天,他会成为真正的至人,逍遥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与日月同辉,与星辰共舞。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啮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啮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啮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