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据王婶儿说……(2 / 2)
“婶子,我是你们的新主家,这孩子必须立刻医治,你现在赶快带我们去你家!穆大哥,抱上孩子!”
白铁英说完也不见那妇人有反应,于是直接回身问旁边的人:“谁知道她住哪?给我们带个路!”
“我!我知道,小娘子跟我来!”一个年龄看着也在三十左右的妇人走出来,一边走又一边说道:“小娘子,我夫家姓王,我们住一个屋子里,您请跟我来!马就让咱们的人给看着就行。”
这个庄子叫玄清庐,位于上安县东南四十里的老牛峰下并迁走了整个老牛村的村民的,只留下了十八户佃农还住在这里。据刚才那个王婶儿说,这里直到去年才算全部完工。
跟庄子比起来,主家的院子倒并不算宽大了,是个横二竖三的布局,也就是并排的两座三进院。前面是御北河的支流蒲棒河,隔开了主家和佃户,需要经过一座两辆马车并行宽度的石桥才能过去。
后面则是背靠老牛峰——据说后来被肖县令改成了青牛峰,可这里的佃户们私下还都是叫老牛峰。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倒是个躲寒避暑的好庄子。
外表看起来跟白铁英家的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大了几倍。可一走进去就感受到了不同。两座院子东边的一座主院略宽,正房九间;西边的跨院略窄,正房七间,足有大小九十九间房,据说肖县令就是因为这个房间数而被贬官流放的。
两座四合院都有各自的大门,在两座房子的二进院东西厢房的位置合围成了一个花园,主人家可自小径中间的月洞门来往东西,奴仆婢子们则是可以由倒座房和后罩房处的小门儿穿行。
虽然整体上算不得雕梁画栋,但是凡有装饰之处都看得出设计精巧,雅而不俗。“又又又又”据王婶儿说,花园正中的荷花池中有条成了精的金鲤,足有三尺长,是肖县令的最爱。
而她也是因为祖上为王府养过鱼,才能带着一家老小被肖县令买下来送到了这儿。只是自打她来,肖县令只来过一次就生了祸事,那金鲤也被京里来的相公们连同原来的养鱼人一起带走了。
现在主家院里住着她们一百多号流民,西跨院则是住着原来这里的奴仆。她们这些人都由原来的管事管着,一应吃食都由他送来。吃不饱也饿不死,但是也不限制大家出去找吃食填肚子,只要不出这庄子就行。
虽然没人管,但是她们都知道自己入了奴籍,就算逃跑又能跑到哪去呢?难道真要到山里当野人吗?再说现在住得安稳,还有两餐饭食,只在这里安心等着新主家来便是。
这庄子现在的主人不知道是谁,但这小地方谁又能大过穆清秋呢?所以白铁英直接从大门穿了最近的路,顺便听着这位热情的王婶儿的介绍,终于来到了刚才那位妇人和叫宝儿的小姑娘的居所。
白铁英让穆清秋把孩子放下就出去,又让王婶儿去找两个蒜瓣儿来,自己则是让宝儿靠在她的身上,一点一点地喂了约有半碗井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