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情不知所起(1 / 2)
李心蕾对他们的交谈无从插言,只好静静地坐在那里,微微侧耳的倾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任由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她无法解释与情感相关的那些故事,也无法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她的心情同步的还是那段刻骨铭心的,却又无疾而终的暗恋。
李心蕾只觉得有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手,死死地揪紧她的心口,那力道大得令她几乎无法呼吸,心里传来了一阵又一阵尖锐刺骨的疼痛。与此同时,一股悄无声息的失落和伤感,如同夜幕降临后悄然升起的浓雾一般,慢慢地在周围的空气里蔓延开来。也好像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浓雾也变得越聚越多、越来越浓,最后冰冻成了寒霜。
即使,起初凝成的寒霜也只是如同若隐若现地浓雾,但它却以一种极其缓慢而坚定地速度不断扩散着,开始一点点地栖灭着李心蕾内心深处原本燃烧得无比炽热的情感火焰。而且,每凝聚厚实一处的寒霜,都像是一条冷漠而冰冷地蛇,无情地吞噬了李心蕾为情感投入地热情。
终于,当所有地热情都被消耗殆尽之后,厚实地寒霜彻底化作了一层保护色,严严实实地覆盖住了李心蕾心中所有地秘密和心事。此刻的她,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冰封的世界之中,四周一片死寂和寒冷,再也找不到丝毫曾经拥有过的温度和希望。
胡海华照顾到了视为上宾的朋友,也默默地观察和关心着李心蕾,甚至敏锐地捕捉到了李心蕾低头沉思时,脸上流露出的黯然神伤的神情。她的目光不自觉地停留在了李心蕾的身上,心中泛起了无法表示的怜惜之情。对于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她深知其中的复杂性远远超乎她的想象,甚至不可能被她之外的任何人把控,对于她自然也不例外。
她琢磨着:“无论世间多少智者仁人想要去诠释或者定义爱情,或许都无法准确而全面的寻觅到那些最为精准且合理的说辞。毕竟,当一个人未曾亲身经历爱情里的风风雨雨,不曾体验过那种从深深沉醉到决然挣脱的过程,也不可能真正参透并归纳出一段完美爱情最终将会走向怎样的归宿。”不过,在胡海华内心深处收藏了对爱情的所有感觉和认识,而且始终坚信只有那些能够有始有终、相伴一生的爱情,才配得上“完美”二字。因为这样的爱情不仅需要双方最初的怦然心动和热烈追求,更需要在漫长岁月中彼此坚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因为,她认为唯有如此这般的爱恋,方能成就一段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挚情感。胡海华紧紧地皱着眉头,貌似她的那两道眉毛已经被无形地力量拧在了一起,也有了深邃而迷茫的眼神,好像是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思绪漩涡之中。此时此刻,她还是被李心蕾的情绪变化触动了,导致地心情如同潮汐时分的大海,使得各种关于爱情的问题因聚集有了如乐掽刱的回响。
她试图理清这些纷乱复杂地思绪,想要找到一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爱情感受的方式,由于她认识到了李心蕾对赵波的感情不同于他们的感情,关键是赵波的理想对象不爱赵波,而李心蕾是赵波再合适不过的不二人选。然而,无论她怎样努力,那些词汇和语句都像是顽皮的孩子,在她的脑海里四处乱窜,始终无法拼凑成具有说服力的句子。她为每一次尝试描述和推翻类似的爱情结果,感到了力不从心,幽幽地在心里叹着:“不能走出感情的人,就好像遇到了一盘结局是“困毙”的残局,即使最后棋盘上只留有了那个独孤的“帅”,都不能说用情太深,也是太专一。”即使被认可的表述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个道理还是让她缱绻了些许感到了遗憾的情思。
她也认为,也许正如古人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如认同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神秘莫测,令步入了其中的人得到了难以言传的情感体验。她琢磨着:“有些相关感情的事情,并非能用简单地言语去定义或诠释,而是需要通过从生活中获取的点滴感悟,以及唤醒对方心灵深处有的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一个人慢慢地领悟感情的真谛。这种情感需要两个人一起去发现,即使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伴随着两个人的喜怒哀乐,还有不间断出现的悲欢离合的反思,可在某个特定地时刻还是会出现一个彼此需要对方的结果。”对感情问题有的迂回思索,和相同迂回不定的感情有的疑问,再次地有了一番深思熟虑。
就在胡海华苦苦思索之际,不远处传来的低语声,还是提醒了胡海华,让胡海华把心神放到了聚会的氛围中。
袁小杰和梁博文正在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起初很小的声音渐渐地有了笑声,似乎随着谈话的进展,音量也稍稍地提高了一些。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们说的话题里已经出现了陈明艳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