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镇上二哥孩子满月(1 / 2)
时间可以冲淡伤痛,日子总得继续,无论昨日战斗多么惨烈,也都已成为过去。逝者已逝,活着的还要生活下去。抚育伤口最好的办法,就是过的比以前更好。
即便家园被毁了又怎么样?亲人伤亡了又如何?吃饭有村里管,明年还要统一盖新房子,又一家得了几两银子。这结果让周围那些看笑话的村子都羡慕不已,半辈子都没能一下子得过那么多银子,这是因祸得福了?
衣食不愁,后顾无忧,一下子,河湾村成了十里八乡人人向往生活的地方。尽管住在窝棚里,曾经的光棍汉都成了香饽饽,托亲戚找媒婆的要将女孩嫁进来,弄得里正哭笑不得。可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他不得不出面定下规矩,想成亲的必须等到明年秋收后才可以。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本村的女孩子们是断不会轻易外嫁的,都只有生活在这里才觉得踏实。于是连李伯他们福利坊的人都被入记上了,尤其是那些死了男饶寡妇,看对眼了好几对。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要双方愿意,谁也拦不住。他们都是漂泊在外的人,能成个家不容易。
我跟李伯承诺:“即便娶了媳妇,也能照样在福利坊工作,原来享受的待遇不变,回头统一分套房子。”这条件让他都动了心,想着要不要找个去独过。
生活温暖而幸福,未来充满了希望,日子有了奔头,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
村里没有了好吃懒做,拌嘴吵架,每个人都在热火朝的忙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
上湾、下湾的村民在里正大儿子的带领下清理着残垣断壁,废墟正好供给村南二栓领着的新庄营的人筑河堤,顺子则是带着赵家庄的人在村西打土坯。
老赵家的几个妇人也安排的满满的。
三妮负责吃摊,因着每都有好多人来吃饭,灶台又增加了两个,还雇好几个妇人帮忙。现在活计多,有工分拿,虽然吃摊的一日三餐老三样,玉米粥、大锅菜和疙瘩汤,可锅里可是能见到肉的,比在自己家伙食好太多,即便是赵家庄和新庄营的村民也愿意来吃摊改善伙食。
老四媳妇月份大了做不了繁重的工作,照看便利坊的任务就交给了她,这种坐着就能挣到钱还不耽误侃闲的活计太适合她了。
老太太则是接过了被褥以旧换新的任务。一床旧被子加100文就能带走一床新被子的布料和棉花,即便得拿回去自己做,可也划算不少,刚领了银子不差钱,都想趁这个机会把家里的被褥换个遍。
花快生了,收上来的旧被褥拆洗翻新的活计就交给了她二妯娌负责。
家里的家务活则是完全交给了大嫂,她每起早贪黑,还忙着做豆腐、发豆芽供吃摊用,整忙得脚不沾地,要不是赵彤和六她们帮忙,真怕她忙不过来,就这老太太还家里留的人太多。也不想想,家里还有石头、康康和乐乐三个孩子呢,照看他们不也得需要人手吗,毕竟看孩子可一点也不比其他活计轻松。
而我则像是个总工,哪里需要往哪跑,经常过了饭点才回家。赵平替我看着学堂,现在地里没有活计,实践课场地已转向了修河堤和打土坯。
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奋斗着,就这样忙忙叨叨的到了月底。
想着有之前拉回去的物资做底,县令大人应该又稳定了不少民心,很想去镇上看看,便提议去给娘家二哥的孩子过满月。不过安全起见,没带赵平他们,只有大哥大嫂,我和二栓前往,李伯还派了两个人护送。
秋风瑟瑟,一丝丝凉意吹进车厢,掀开车帘望去,道路两边很是萧条。为了避免损失,今年大家都选择没有种麦子,地里一片荒芜。看不到往日劳作的农民,只有些穿着破烂的流民在到处搜寻着草籽、鼠洞,毕竟多一口吃食就能多捱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