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长安,终究是回不去了(2 / 2)
只靠轻步兵拿下蒲板津也毫无问题,石敏学担心的不是这个。
他在担心飞行安全的问题,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空降机降实战,没有到行动圆满结束的那一刻,石敏学是放不下心的。
黎明时分,先头部队报告已经拿下了蒲板津,控制住了渡口,黄河西岸的汉军守兵也被炮击吓跑,只是逃走了几个报信的骑兵,至此,空降行动完成了对诸葛亮重兵集团的堵截,石敏学听到后只是点点头。
终于,到了第二天清晨,最后的一趟运载空艇,把两辆装甲车跟两门重炮卸下,然后装甲车牵引着重炮上了大路,并且成功地在路上开了起来,而没有陷进泥土里,到这个时候,石敏学才如释重负。
稳了。
诸葛新政搞的基础建设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嘛,能走装甲车跟重炮,那得省多少事啊,听说这种质量的道路一直修到了河西走廊,起初听闻了还不信,现在终于眼见为实,有了这种大路,后勤上不知道会节省多少麻烦?
想到这里,石敏学不自觉地笑了。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笑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一群人的脸上转移到另一群人的脸上。
两天后,从长安而来的八百里加急传到,沿途不知跑死多少匹快马,又被红军的空降部队抓住了尾巴,一路上历经千难万险,终于给诸葛亮带来了两条重要的军情。
同时收到两个噩耗的诸葛亮如堕深渊。
长安发生宫变,刘封生死不明?
造反的是糜芳?怎么可能啊!?
诸葛亮甚至一度怀疑写信的陈到才是造反的那个,糜芳怎么可能叛变呢?
那些参与的世家豪强们又是在搅个什么局?
他们在后方搅吧搅吧,搅得前线打了败仗,大汉亡了国,华府又岂会他们给他们一条生路?
……莫不是,他们想逃?
想逃早点逃啊,曹魏什么德性?
不逃不如晚逃,晚逃不如早逃,汉廷的诸公们这是被忽悠瘸了啊,唉,一帮蠢货!
而且祸不单行,红军天降蒲板津,汉军后路被截?
红军的作战方式已经到了我不能理解的地步了吗?
看到这里,诸葛亮垂下了拿军报的手,仰起似乎瞬间苍老了二十岁脸庞,斜斜地看向阴沉的天空,泪水不自觉地淌了出来,嘴中更是喃喃道: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