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自在一世(1 / 2)
长平二十九年刚刚开春,庆平县城门外,现任的庆平县令蒋玉言正和李老将军告别。
是的,已经快七十高龄的李老将军带着老妻和十一岁的归泽,五岁龙凤胎归君和纤仪返回京城,前来接人是李三哥。
至于那归隐多年的云麾将军和连山郡君,据说只送到了村口,其中大少爷归泽还是被云麾将军给拎上车的。
呸呸呸,他想这些做什么,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到此处,原以为可以轻闲富裕度日,那想到忙成狗,那县衙没有一日空的,都......是上门.......谈生意的,硬硬将他一个好保家卫国戌边的好知府,给磨成了一个奸滑小气的生意县令,他找谁说理去。
犹忘不了他来和赵亭之那王八蛋做交接的时候,赵亭之那一言难尽的眼神,那家伙直升户部侍郎下一步就户部尚书了。
他好好的......算了不说也罢,自找的罪受着吧!只不过不影响他写信去骂一骂赵亭之,这庆平县好是好,富是富,就是快忙死他了,关键是连山村的那两口子啥事都不管。
东西出来,就将他招过去,然后就让他看着办,可怜了他那颗一心为国为民的心,真的是鞠躬尽瘁。
而此时连山村里陈小婉躺在摇椅上晒太阳,一旁小几上放着点心干果,还有一盘用温泉养出来的水果,哦还有一壶葡萄酒,那半透明的高脚杯是瓷器,至于玻璃以现在继续还满是泡泡,陈小婉实在不想将它变成酒,那亮度还远呢!
而另一张摇椅上李云铮也闭着眼睛,没了三个孩子的吵闹,这时间呀!好像都一下子停了下来。
“娘子,孩子们都走了,我们做什么。”
“好好过日子。”
李云铮......
如是,接下来日子非常的静谥,日出日作,日落而息,吃吃喝喝,自由自在,不为钱愁,也不为儿忧,极为少见的太平幸福,最最重要的是陈小婉不贪心,也不想改变现状,时间在她这里好像停了下来,没有了多余的念想。
李云铮都不由的感慨她心大,须不知前世今生她最想的最念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一日三餐,不知愁,岁月静好。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年,中间两人极少离开连山村,所有的想法就像那二十一岁晕过去醒来所想的那样,养老躺平。
只是她超越几千年见识和当年拿出的东西,又经过大姜几十年的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百姓的生活富足安稳,车同轨,各种各样马车成群的出现,橡胶轮子子稳定性也强了不少,虽然不比上现代,但也小有所成。
盐不光有井盐还有海盐,活字印刷已经十分成熟了,甚至还有了报纸这是于芳芳的功劳,这些年她都在朝廷的监督下,边做牛马边享受生活,日子还算潇洒,只是享年四十二,也应了那句异世之魂不久留的话。
水泥地已经开始四通八达,就是产量跟不上,没有电没有工业革命,很多事情人力所不能及。
粮食亩产也就700斤左右,但能吃的东西多了,食材丰富了不知道多少。调料也多达了三十多种,也算是进步了一大步。
陈小婉也感叹人力的伟大,她就开了一个头,剩下的全部由其它人做了。山河食谱后面都由翰林院直接编写的。
她并没有干涉太多,她没有那样能力,她也发明不了电,也不想,所以现在大姜还是手工农业国度。
长平三十五年,长平帝废除了良贱不通婚及商人不能科举两条,在连山村呆闷了年轻人,拖家带口的出去了一大堆,要去见见世界,陈小婉很高兴,亲自给出去的年轻人每户赠送了100两的程仪。
毕竟这一走那就是海天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连山村再好,远没有外面精彩,就像当年打工的年轻人进了城,哪怕生活的再难,也难以再回到家乡。
只是不是坏事,小小的村落没有必要困住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像货币一样都需要流通。
小秀和小雅嫁给了两个少年举子,举子中了进士,两个人随夫君进京城,后来辗转各地为官,中间只回过一次连山村。
小静嫁了赵亭之的大儿子,后来也进了京城,京中陈家人渐多,日子也颇为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