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拉一派,打一派,压一派,方为王(1 / 2)
“当然。”
曹昂面露笑意,看向难掩兴奋的傅巽。
听到此言,傅巽眸中掠过精芒。
如果能去许都为官,那所获政治资源与实际资源,必将远超待在荆州所获,说到底,荆州属地方,许都属中枢!!
在地方蓄势能跟在中枢蓄势比吗?
答案是肯定的。
比不了。
根本比不了。
身处乱世纷争下,各路诸侯并立争雄,对于一方势力的上位者而言,他们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击败并立的一个个强敌,继而成为天下唯一。
但话说回来。
处在乱世纷争下的可不止诸侯啊,在各方诸侯势力下更有诸多名门望族,他们想要的是宗族传承,血脉延续,所以这也就有了很多名门望族,会选择投效不同势力,如此不管哪一方诸侯取胜,都能确保有一支能延续下去。
正如颍川荀氏,在曹操麾下的荀彧,在兖州之变的表现与果决,继而得到曹操绝对的信赖,而除了荀彧以外,荀氏一族尚有荀悦、荀衍、荀攸或受曹操举荐,或受曹操征辟,在曹操所控地盘为官。
真正要细究的话,荀攸,可不是直接投效曹操的,其干了件猛事,谋刺董卓,其所谋之事败露被抓,虽然没有功成,但却有惊无险的活了下去,因为在那之后,王允他们把董卓给干掉了。
按常理来讲,荀攸得以被释放,应该待在中枢为官,毕竟凭借谋刺董卓,叫其名传播开来,但此君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弃官归乡,这固然让荀攸没有得到官位,但却进一步增强了名望。
此后兜兜转转,荀攸选择避难荆州,这想法就耐人寻味了,那时执掌荆州的,正是今下病故的刘表。
可最终呢,荀攸没有入仕荆州,而是选择接受曹操邀请,看似兜兜转转一圈,实则却并非是这样。
这就是大族的处世之道。
如果以为到此就结束了,那真是太天真了,颍川荀氏中还有一人,荀谌,此君可没有投效曹操,而是在初平二年之前,就投效到了袁绍麾下,此君在袁绍麾下同样出力极多,深得袁绍信赖与倚重。
这才是最真实的汉末。
各路诸侯没有傻子,他们明知这种情况,但依旧选择默许,无他,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要做出功绩才行,否则谁会提拔与倚重?
“君侯果真是高义啊,若真能得举荐入中枢辅佐,这乃是某之幸啊。”
“是啊,当今乱世下,能横扫不臣的,必是司空。”
“能到司空麾下任职,乃是我等之幸啊。”
随着曹昂肯定回答了傅巽,堂内一些人就议论起来,他们讲这些话,是有意说给曹昂听的。
曹昂对此心知肚明。
讲这些话的人,无不是想去许都的,毕竟待在荆州与待在许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再一个待在曹昂麾下与待在曹操麾下,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固然说曹昂领兵攻占荆北之地,后续还要对荆南展开攻势,这的确是大涨了曹昂的名望与声威。
可真正获益最大的,毫无意外乃是曹操!
原因很简单。
今下曹操所涉及的地盘,囊括了兖州、豫州、荆州、扬州部分、徐州所在,甚至司隶校尉部,关中部分也都有涉足,这麾下的规模可不比袁绍差,甚至隐隐有超过袁绍之势。
近两年的曹操,那声威实在太强了。
讨袁之战的终胜,不止叫曹操灭掉一部强敌,关键还斩获政治上的声威与获益,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内部不少矛盾。
而伐荆一役、伐徐之战的先后取胜,则是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声威,或许对于一些群体,他们仍在心底鄙夷、排斥曹操,可对于更多的群体,他们心底早就做出了取舍。
人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出身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下,这想法是不可能一样的。
在这复杂的人世间,除了自己之外,哪怕是最亲的父母,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理解你,认可你。
“诸公,诸君请先静一下。”
见氛围差不多了,曹昂这才撩袍说道。
堂内立时安静下来。
道道注视聚焦在曹昂身上。
一些注视,甚至是灼热的。
“不过昂举荐归举荐,但诸公、诸君究竟要出任何职,这是昂不能擅自许诺的。”曹昂保持笑意道。
“诸公、诸君也知道,昂不过是征南将军,虽说开府仪同三司,但很多事吧,还需中枢来断。”
曹昂的话,叫一些人表情微变。
难道是空欢喜一场?
一些人心里难免紧张。
曹昂是谁,那可是曹司空嫡长子,更别提今下立此赫赫战功,如果他的话,都不能得到重视,那他们岂不就不能入朝为官了?
“君侯太过自谦了。”
想到这里,一人忙开口道:“就凭君侯在讨袁之战的表现,中枢既得君侯举荐,又如何会不认真思量啊?”
“是啊。”
此人话音刚落,就有人附和道:“我等……”
对于眼前这帮人所讲,曹昂始终保持着笑意,但心里却也冷笑起来,一个个还挺要脸面的。
为了吹捧自己,对伐荆一役避而不谈,反提及了讨袁之战。
不过曹昂对此并没有点破。
毕竟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曹昂知道,在这些想入朝为官的,有一些还是极具才华的,如傅巽、韩嵩他们,但曹昂却也知道,留他们在荆州,终究是弊大于利,反不如送到许都去,这才对曹氏,对自己最为有利。
一句话。
适合在曹操麾下驱使的,并不一定适合在曹昂麾下。
适合在曹昂麾下驱使的,并不一定适合在曹操麾下。
伴随着曹氏基业的扩张,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形成了,即曹氏基业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体,必然会出现纷争与冲突,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哪怕是曹操也不行。
因为牵扯到了利益。
可现在因为曹昂的出现,使得这种现象能够有效延缓,在整个曹氏基业下,派系林立的利益群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间是相互制衡的,而最关键的一点,曹操会在北持续进取,曹昂会在南持续进取,这就使得众多利益群体,必须要搞明白一件事,该怎样取舍与选择。
只要曹操、曹昂父子间没有隔阂,那各自麾下的文武,就必须要铆足一股劲,持续来证明自己才行,否则就会被甩出核心圈层。
曹操的核心圈是核心。
曹昂的核心圈是核心。
也恰恰是看透了这些,使得在南阳时的曹昂,与今下在荆州的曹昂,有些方式就已经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