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同事的交流(1 / 2)
警局的工作节奏犹如一张时紧时松的弓弦,案件高发期时,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不分昼夜地忙碌,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而在相对平稳的时段,大家也能稍稍缓口气,享受片刻难得的闲暇。徐麟平日里既要投身于打击网络犯罪、侦破复杂案件的前沿阵地,又要兼顾日常交通管理的琐碎事务,忙碌自是不必说。然而,他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也格外珍惜工作之余与同事们交流互动的机会,毕竟大家同处一个战壕,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才能走得更远。
这一日,忙碌的喧嚣暂时褪去,警局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轻松氛围。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下几缕金色的光带,尘埃在光束中肆意飞舞,给略显严肃的办公环境添了几分慵懒与温馨。徐麟刚结束手头一份报告的整理,正靠在椅背上舒展筋骨,长时间伏案工作让他的腰背有些酸痛。就在这时,同事小李笑嘻嘻地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走了过来,轻轻放在徐麟的桌上,说道:“徐哥,忙了一上午,喝点咖啡提提神。”
徐麟抬头,眼中满是笑意与感激,“谢了,小李,你这来得可真是时候。”他端起咖啡,轻抿一口,温热的液体带着醇厚的香气瞬间驱散了些许疲惫。小李顺势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犹豫片刻后开口道:“徐哥,我知道你忙,本不该打扰你,但我这儿有几个刑侦方面的问题,憋在心里好久了,实在没辙,想请教请教咖啡杯
徐麟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而温和,“别这么见外,都是同事,有啥问题尽管说,咱们一起探讨探讨。”小李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笔记,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处问道:“徐哥,你看啊,就像上次咱们处理的那起盗窃案,现场留下的痕迹特别少,就只有窗户上一些疑似撬痕和地上几个模糊的脚印,咱们怎么才能从这些有限的线索里,准确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逃跑路线,甚至是他可能藏身的地方呢?我当时跟着出警,看着现场就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徐麟微微沉思片刻,伸手拿过本子,仔细端详上面的记录,随后开口道:“这确实是刑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拿那起盗窃案来说,首先,窗户上的撬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你得仔细观察撬痕的形状、深度、方向,不同的撬具留下的痕迹截然不同。比如说,如果撬痕是细长且较浅,呈微微弯曲状,很可能是用薄片类的简易撬棍,这种撬棍便于携带,但力量相对较小,说明嫌疑人可能力气不大,或者是想尽量减小动静。而若是撬痕宽厚、深且直,那就大概率是专业的重型撬棒,使用这种撬棒的嫌疑人一般经验丰富,胆子也大,对自己的作案速度有信心,不怕引起较大声响。”
小李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徐麟,不停地点头,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着。徐麟接着说道:“再看地上的脚印,这可是重中之重。脚印的大小能初步估算嫌疑人的身高范围,一般来说,身高与脚印长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能提供一个大致方向。脚印的深浅反映体重,步幅大小、间距宽窄则能推断出他的行走习惯、是否匆忙。如果步幅大且间距均匀,说明嫌疑人行动从容,很可能对现场环境熟悉,提前规划好了逃跑路线;要是步幅小且凌乱,那他当时八成是慌了神,作案过程中可能遇到了意外情况。”
为了让小李更好理解,徐麟站起身,在办公室的空地上模拟起不同的行走姿态,一边走一边讲解:“你瞧,像这样步伐稳健、步幅适中,就类似一个冷静的老手;而这样脚步急促、乱了节奏,就像是新手初次作案,心里没底。通过这些细节综合分析,我们就能大致描绘出嫌疑人的轮廓,顺着他可能的逃跑方向排查监控、走访周边群众,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找到他的藏身之处也就更有把握了。”
小李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徐哥,经你这么一讲,我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多了。以前我看现场,就是单纯地看,根本不知道从这些细微之处挖掘这么多关键信息。还有啊,徐哥,要是遇到嫌疑人有反侦察意识,故意破坏现场,销毁证据,咱们又该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