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十年代女尊来的男人3(1 / 2)
王安宁这几天从外面弄了不少东西回来给爹妈吃。
就连一些稀缺的布料都弄到了。王老七夫妻两个也都不问这个女儿的事情。
只是就算女儿回来再晚家里面还是会留一盏灯给她的。王安宁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还能够吃到一些夜宵。
在夜晚昏黄的灯火
不过看着女儿带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还越来越贵重。甚至还给了他们不少钱票。
王老七终于还是忍不住发问了。
“安宁,你这些天难不成是把山上的猎物一网打尽了吗?这些东西应该都是你从黑市那边拿回来的吧。
其实咱们家的日子说来也是能够过得下去的。爹也害怕你经常跑黑市那边可能会出点什么事情。
现在咱们家已经有了不少钱票。吃的也有不少了,要不这段时间你就别跑城里去了。
老老实实在家种一段时间田也好。”
有时候女儿太过能干了,似乎也不太好。他们是知道女儿的力气很大,是干活还有打架的一把好手。
可是在外面混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意外的。就算他们家条件差一点,也不希望孩子遇到什么危险。
王安宁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
不过这种事情自然是不可能明说的。冒险对于她来说,山上的猎物仍然是一个借口。
她开口和爸妈这边解释着说道:
“爸妈,我也只是做这一段时间而已。我自己手上现在还留了不少钱呢。
这段时间我就不打算去黑市那边了。
我想去城里面打听一下有没有卖工作的。或者有没有什么招工考试的。
到时候考到了城里面当工人,咱们一家人的日子也能够更舒服些了。
就咱们家现在的情况,就算在地里面能干活,也赚不到多少的钱。
我还打算给咱们家找一个赘婿呢。到时候咱们家条件好一点的话。
能够找的选择也就更加多了。我和爹你喜欢的差不多。
就喜欢娘这样娇娇弱弱的美人。到时候你们的女婿说不定也是一个娇弱的。
我得多赚点钱,到时候才能够养得起男人不是。”
王安宁自己本身的条件在农村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能够再好一点的话,那么当然是一件好事了。
这样他挑选赘婿的选择就更加多了。
到时候也能够挑自己喜欢的,长得好看的,身体娇弱的。
这样也能够让她更加的有保护欲一些。
听到女儿这段时间就不去黑市了。王老七夫妻两个也松了一口气。
听到女儿说的这些话,他们也觉得挺有道理的。这年头很少有人愿意当赘婿的。
他们家条件如果更好一些的话,那么说不定还真的有人会愿意。
王老七觉得自己女儿的眼光和自己一样好。至于到时候女婿身子骨太过娇弱。
好像也没什么,就算是小白脸也没关系。只要女儿喜欢就行。
他早就看出了女儿是一个有本事的。将来也肯定不会差。
至于女婿的话,养一个也没关系。
至于王老七的媳妇则是有点觉得是不是丈夫把女儿教坏了。
她其实更喜欢偏阳刚一些的男人。
不过这是给女儿挑,那还是按照女儿的喜好来。如果有一个俊俏的女婿,这其实也挺不错的。
王安宁虽然这段时间时不时会去城里面,但是地里面的活也都是没漏的。
她依旧是地里面干活的一把好手。
在她这些天忙碌着增加生活质量的时候,新一批的知青也来村里面了。
造成上辈子王家人一家的悲剧,里面的知青们其中就有朱建国。
知青点。
朱建国在家里是不受重视的。
本来就是夹在中间的孩子。在下乡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得到什么资源。
只是拿到了一点知青下乡的补贴而已。
相比起其他的知青来说,朱建国看上去着实寒酸了不少。
来到知青点之后,他还有些自卑。平常也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说话。
不过他的长相还算是不错的。
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朱建国皮肤看上去白白净净的,模样还有几分俊秀。
身材也是比较消瘦的类型。这些年还一直读到了高中。身上还有几分书香气。
这样的人在村子里面还是出众的,忍不住会让人想要多看一眼。
不过大家也都是人精。
虽然这人长得还不错,但是身上穿的衣服那么简陋,还打了好几个补丁。就连行李也是知青们里面带的最少的一个。
知青点的这些知青们大多都是刚刚从城市那边下乡的,也有很多是刚刚从高中毕业的。
这些新一批下乡的知青们还算是单纯。大部分人还是不会狗眼看人低的。
他们很乐意和同样下乡的知青们过来交往。
看着乡下的这些土坯房,还有墙上都已经在不停的掉着土灰了。
朱建国才刚刚下乡,就已经感觉到生活的艰难了。她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破旧的房子。
脏兮兮的,到处都是泥土。
还有地上都是脏乱的石头,等到雨天的时候,估计连一处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他虽然外表还是平和的,但是内心却忍不住烦躁起来了。
这样的地方,他实在是不想来。
可是知青下乡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此时他的心中还在骂骂咧咧的。
这一批新来的知青们一共有三男三女。其中两个女孩都是相互认识的,从隔壁省份过来的。
至于另外一个女孩条件要更好一些,是从大城市过来的姑娘。
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家里条件还不错。这也让她一来就受到了好几个知青们的爱慕。
不过这姑娘头脑还算是挺精明的。面对这些追求和讨好,她也全部都是拒绝了。
她还想着让爸妈想办法在城里面运作,到时候将她给弄出去呢。
只要在乡下过一段时间就行。
这种操作也不是没有一些人做过的。不过大部分下乡的知青们家里条件都是比较一般的。也没有这个资源可以运作。
只有少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人,这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恰好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女知青就有。
至于另外三个人男知青,除了朱建国以外。另外两个条件其实也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