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18章 玩火必将自焚

第718章 玩火必将自焚(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应该踏上征程的人,先后从各自的地点出发。

郤锜和士匄、邯郸旃从“新田”出发。这一次征讨鲁国的大军选择了“棘津”的路线,不再是走“孟津”这一条路线。

另外,郤至虽然没有出征,郤氏一样出动了四个“师”的兵力。代替郤至出征的人是郤耀这位温氏的世子,他也将指挥两个“师”作战。

家天下嘛,尤其是郤锜作为主将,要打的对象是鲁国,没有人真正太当回事,也就随意着来了。

极可能是楼令的那一句被听进去了。

什么话?楼令说年轻人应该多加担子,好有更多历练的机会。

结果……,郤杨和郤耀都被加了很重的担子,希望不会第一次就搞砸。

要是讨伐鲁国都能玩脱?世人就该见识到郤氏大宗的宗子和小宗的世子多么无能了。

郤至和智罃第二批走。

他们不走不行,要是一直待在“新田”的话,等晋君周要赶往“虎牢”举行会盟,人在“新田”却不一同前往,多少会被人嚼舌根。

只是,两人到“智”地也就待着,如跟楼令所说那般,需要先对出征的部队进行一系列整训。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列国对于单骑走马一直挺排斥?认为那是极为狼狈之下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行为。

那么,列国君臣是不知道骑马赶路可以加快行军速度吗?肯定是知道的。

要知道的情况是,并非人人都会骑马,同时骑马赶路挺受罪。

不提马蹄铁,只需要知道在有了高桥马鞍、双边马镫之后,骑马赶路一样很受罪。不经常骑马的人,骑马赶一天的路,整个人被颠得要散架不说,双腿的大腿内侧也绝对要被磨得血肉模糊。

骑术很不错的人,不见他们赶路全程骑马,理由当然是一样受不了。

便是马背上的民族,弱的不提,强如匈奴、突厥、鲜卑(含契丹)、古蒙古,赶路其实是乘车居多,也就是乘坐辘轳车的这一类车。

紧急状态下的话,那肯定不能拿来当例子,要当也是个例,并非是普遍的情况。

目前的楼氏正在面临转型,既是已经开始大量在使用载人赶路的马拉车,不像以前大肆骑马赶路了。

为什么到现在楼氏才开始转型?那当然是经济实力跟了上来。

拿西汉时期的情况来说,汉初连凑出六匹白马都困难,到小猪大帝时期却是良马数十万计算。

并且到汉军与匈奴征战的中期,其实汉军已经开始在大量使用车辆,真不是光靠两条腿或四条腿来赶路,而是使用车轱辘。

所以了,以军事历史而论,汉军比其他文明的军队更早实现“车轮化”的体系。

没有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积累,到小猪大帝时期的汉军能那么阔气吗?显然是不能的。

楼令也是在各方各面积累了二十多年,近期才算是一样又一样发挥优势。

当然,跟晋国各个家族将资源投入军事用途的关系极大,其它很多民生科类的需求也就被顺延。

暂时没有转向军果主义的齐国和宋国,他们要比晋国富有得多,可是从军备到军队规模都显得挺一般。

温氏和智氏要开始效仿楼氏的玩法?

楼氏却是再一次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改为玩车轮了。

“车驾怎么突然猛增?”士鲂率先发现楼氏的异样。

中行偃与士鲂同车,闻言将视线转了过去,看到楼氏多数人坐在长型后车斗,只有少数人徒步赶路,一下子发现了问题所在。

“楼氏的厢车供不应求。他们既然能够研究出那么便利的车辆,设计其它用途的车辆,自然不在话下。”中行偃给出评价。

楼氏的厢车是往华丽了制造,供应给晋国与列国的贵族。

贵族这种阶层,讲究的就是一个“你有?我也得有!”的心态,确确实实让楼氏的出厂速度跟不上订单增加的速度。

肯定有人效仿,只是他们不敢做得跟楼氏的厢车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非常尴尬的事情正在发生。

例如,进行仿造的家族,他们哪怕能够将各种零件打磨出来,成本显得极其夸张。

为什么会那样?最重要的是那些进行仿造的家族,他们的工具不如楼氏齐全,以至于消耗更长的工时,成品率也是低得可怜。

自己造远比从楼氏购买昂贵?那还造什么,造出来卖不出,质量用起来更差,不如继续向楼氏采买了。

“用上军将的话来说,楼氏跟我们走得不是同一赛道。”士鲂说道。

中行偃听过“赛道”这个说法。

那是楼令在某次小型会议上,提到晋国应该改变玩法,不能再跟齐国、楚国或哪个国家走争霸天下的赛道,应当踏上取代和扩张的通道。

那一次,楼令的演讲很是震撼人心,首次让晋君周和其他与会的人对“战略”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士鲂其实是极力向士匄建议交好楼氏,一旦荀氏想跟楼氏别苗头,最好是跟荀氏切割个干干净净。

真不是士鲂老了没有胆子,完全是他看出了趋势。

怎么说呢?

比现有的实力,范氏、荀氏再拉上晋国其余家族,极可能都不够郤氏、楼氏以及他们附庸打的。

现阶段的实力比不过,再有楼氏一再出现创新,眼见着就是很长久的未来都打不过。

那还打个鬼啊?!

然后,楼令不是提出晋国应该追求的目标吗?

应该是赶紧地贴上去,再死皮赖脸都要黏上,一块争取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我等下会找上军将聊一聊,你来吗?”中行偃问道。

士鲂迟疑了一下下,说道:“我就不了。”

两个宗主级别的人要谈事,士鲂这个小宗之主去凑什么热闹?

真的凑热闹,聊到小宗之主无法做主的事情,届时会很显得很尴尬,也容易让人误判范氏的态度。

跟随晋君周前往“虎牢”会盟的卿大夫当然不会只有楼令一位,没有出征任务的中行偃和士鲂一同前去。

因为不是出征的兴致,所以要前往“虎牢”的晋军并不多。每一名卿大夫带上一个“师”的兵力,其余的一家之主从一个“卒”到一个“旅”的不等数量,合起来差不多三个“师”的总兵力。

近五十名贵族,怎么才凑出不到一个“师”的兵力呢?那是国君与卿大夫都没有做出数量要求,他们连续几下大战下来几乎掏光家底,能够悠着来没有人选择给自己上强度。

普通贵族还好,没有把混资历干得太过明显。

来自公族的封君将摆烂干得肆无忌惮。

“上军将。”

“午大夫。”

时隔一年之后,楼令再一次看到祁午这位邻居。

短短一年的时间之内,看上去祁午苍老了许多。

以祁午的人生轨迹,猛然间遭遇大变,脸上多了皱纹和有了很多白发,加上一脸的愁苦,的的确确会更为显老一些。

其实,楼令没有想到祁午会那么快重新进入政治舞台,乃至于以为祁午一辈子都不会再出现于各种重大场合了。

毕竟,从高位跌落下,原先坐得位置越高,一定是摔得越惨。

再者说了,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高位者的自尊心会更强,受不了失去权柄之后再也无法挥斥方遒的滋味,更受不了以前需要对自己极尽巴结的人敢于平视或脸上带着嘲弄的表情。

楼令原以为祁午也就是碰到了打个招呼,刚要重新迈步前行……

“上军将。”祁午出声召唤,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道可不可以耽误上军将些许时间呢?”

楼令注视了祁午一个呼吸的时间,说道:“老夫有事。”

说完,楼令直接走人。

楼氏与祁氏的纠葛从楼令帮助祁午坐上中军尉的宝座就已经斩断,后面是祁午自己厚着脸皮贴上楼氏。

如果说祁氏贴上楼氏当小弟,楼令还挺乐意坐拥“祁”地的祁氏与自己成为命运共同体。

可是后来祁午面对卿位的诱惑,毫不犹豫地展开冲锋,获得卿位也没有与楼氏保持同一步调,双方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路人状态了。

可以说,楼令没有在祁氏倒霉的时候,干落井下石的事情,算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了。

当然,楼令不是什么好人,他当时更在乎其它事情,没有闲工夫对祁氏落井下石。

只是,光看事迹而不追索人心,楼令无疑表现得相当大度。

那样子的楼令,看着是被祁午给误会了。

什么误会?也就是祁午还以为能够重新靠拢,屁颠屁颠享受楼氏的庇护,再跟在楼氏后面混吃混喝。

楼氏愿意给智氏机会,那是因为娇姬与智罃一母同胞。

作为妹夫跟大舅哥彻底闹翻,双方都会难受,尤其是夫妻很容易因为意见相左闹到阖家不宁。

有另外一个不足外人道的因素,也就是楼令不能冷眼看着智罃倒下,需要荀氏继续保持内斗的状态。

情况是什么情况?一旦中行偃将智罃给解决掉,荀氏的力量得到整合,他极可能真的拉上范氏摆开阵仗,朝郤氏和楼氏发起挑战。

闹到那个地步的话,几个卿位家族谁会完蛋不好说,晋国好几代人的努力,包括楼令这一代人打生打死,一切的对外优势都要一朝丧尽了。

所以,别管楼令到底是有什么小心思,仅是看表现的话,无疑楼令才是最为顾全大局的那位卿大夫。

“刚才看到祁午了?”中行偃也是装作很凑巧看到祁午主动朝楼令凑过去。

楼令刚要进军帐就被中行偃问了那么一句,随口“唔”了一声,心里则是想道:“中行偃这是在监视我?”

那指定是中行偃不敢明目张胆干的事情。

只不过,中行偃会在乎楼令见了什么人,也一定会猜测谈了什么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