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06章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706章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娇姬本来听得还挺兴高采烈,想到了什么似得眉头皱起来:“在齐国置办产业,是不是要让霖出力?”

问得好奇怪呀。

霖姜是齐国的翁主,她成了楼氏的媳妇,肯定增加在齐国的话语权。

有那么一层关系不用,脑子多少是有点问题。

并且,不是到底要不要用的问题,楼氏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一只脚踹开齐国的国门闯进去,人家一看就是猛虎入了家门,没有胆子直接搞事,暗中各种疏离和针对总是有这个胆子。

看看荀氏的状况就知道了。

荀氏的纺织产业极大,他们的产业链是随着晋国的强大一直在扩张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可是很容易就达到极限。

齐国面对荀氏的竞争,从国家角度处在劣势,齐人就玩价格战,每一次打价格战都逼得荀氏想掀桌子,到后面也只能维持一个脆弱的平衡。

范氏主要搞制陶产业,比之荀氏的产业门槛更低,一样是借着晋国的强大在到处抢占市场份额。

原历史上,借用国家实力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家族还有赵氏、韩氏、魏氏,真不是他们的东西多好用或便宜,干得事情就是一种强买强卖。

晋国从崛起就一直在干那种事,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之久,甚至三家分晋之后还继续干。同样玩这一套的老美?他们不到五十年就快要撑不住了。

娇姬出自荀氏,哪可能不知道齐国与荀氏在商业竞争上的状况:“可是、可是……,我们不是独家吗?”

独家?以为独家就可以形成垄断啊?

楼氏很强,可又是强到可以肆无忌惮蛮横无理的程度。

再者说了,楼令知道做生意这种事情,凭借武力清场很容易,让人认可产品却是极难。

有句叫“和气生财”的话,考虑到长久的日后,楼令更加愿意跟齐国保持互利互惠的关系。

多久的以后?要是齐国识相的话,楼令有那个能力去避免田氏代齐的发生。

怎么避免?当然是将田氏消灭个干干净净啊。

田氏在齐国还没有得势,他们是一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家族。

这样的田氏,可能不用楼氏亲自上场,楼令透露不想再看到有一个田氏,齐国那边有得是人愿意给楼令效劳。

至于没了田氏,会不会出现王氏、崔氏、什么氏?楼令哪敢去做那种保证。

“做生意这种事情,听我的。”楼令可不止是要在齐国做生意,一旦开始搞就会面向列国。

当前没有比“临淄”商业更发达的城池,诸夏列国或周边异邦势力基本在“临淄”常设办事处,只有产品先在“临淄”受到欢迎才有可能走向世界。

“不对啊,不是要在‘虎牢’集中贸易吗?”娇姬可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楼令摇头说道:“‘虎牢’是有地理便利,列国也碍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接受安排。可是,这种用强权造成的结果,维持不了太久的时间。”

娇姬明显就是不信:“他们是多么想挨打,敢不听话?”

某种程度上来讲,娇姬的思维就是大多数晋人的思维。

也就是晋人真的足够能打,可以将霸权维持两百年之久。

不是那么能打的齐人,他们的霸业前前后后维持不到三十年。

介于能打和不能打之间的楚国,他们先后撞上齐国与晋国,得势的时间总是很短。

晋国只要不发生分裂,会一直保持强势的吧?

楼令的思维当然倾向于一个晋人,只是不那么的保真,好多事情也就需要慢慢地向娇姬解释。

齐国虽然跟晋国比邻,可对于楼氏来讲就是远在遥远的东边。

真的无论怎么算,齐国都离楼氏很远。

从“雍”计算,两者相隔了两千多里。

要是从“太原”开始算,距离虽然降低到七八百里,可是隔着太行山脉以及大河改道后的一大片湿地或沼泽区。

真事!

晋国虽然与齐国比邻,出兵讨伐齐国却不是在自家边境集结,更没有走那一条路。

晋国要讨伐齐国的话,要么是走“孟津”到大河南岸,不然就是从“棘津”泅渡到大河南岸,随后借道其他国家入侵齐国。

原因上面说过了,大河改道让很大一片区域变成湿地或沼泽地带,不便于行军的同时,也无法成为后勤补给的运输线。

交通不便利到这种份上,楼氏就必须在齐国置办各种产业,哪怕要生产的东西是齐国所没有,齐国君臣也不可能接受楼氏的大肆投资。

经过霖姜这一手就不一样了。

霖姜有齐国翁主的身份,哪怕是已经外嫁,对于齐国来说还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在齐国置办产业有问题吗?

另外,霖姜的另一层身份是楼氏之妇,搞得齐人反过来要因为忌惮楼氏,不敢特别或刻意的为难了。

“我有点迷糊。”娇姬是真迷糊:“霖是楼氏之妇,也就是楼氏的人,怎么……”

是有点绕啊。

简单理解为霖姜不完全是楼氏的人,意义上不一样就行了。

最为起码,齐国之人跟楼氏隔着很大的一层,他们跟霖姜更便于沟通。

要是因为娶了霖姜而跟齐国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日后未必不能出现东西两帝,对不对?

另一边。

在住进楼氏安排的宅院之后,高固先被领着了解各种生活设施,可谓是看花了眼。

超级便利的用水设施,直接爆杀了高固的理解。

倒不是说,其他家族没有水利系统,比如不少家族就有溪水从家中穿过,甚至都有竹筒利用流水的报时工具。怎么个报时法?就是大概多少时间翘起来敲一下,熟知了竹筒敲动的规律,知道敲一次是多长的时间。

问题是,其他家族没有打开水龙头就出水的设施,更没有方便之后可以用水冲走的马桶。

至于说浴缸?可别小看古人,他们会变着花样搞出沐浴系统,有条件的人家,谁家里还没有挖个池子嘛。

“竟然有热水?!”高固一脸的惊奇。

怎么会有热水?

水龙头往左边开是冷水,往右边开始热水。

热水来自长期在烧煤的设施,再经由铺成的管道分布到家宅的浴室,并不是每一个水龙头都有冷热水。

煤啊?晋国到处都有。

只不过,当前掌握洗煤、炼焦等技术的家族只有楼氏一家。

高固先是惊讶,随后是无穷无尽的好奇。

“榻刻意升高是什么意思?”高固是真的不理解。

在当前,基本上就是要睡觉的时候铺上一层什么东西就变成床榻,睡醒了将东西收好就又能随意走动。

高固第一次看到有四条腿的床,不理解的情况下认为是多此一举。

“升高可以减少犯风湿的概率,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各种虫子爬进被窝。”楼武说得那个叫朴实。

不要忽略一点,当前大多数的宅子就是茅草屋,哪怕是泥土墙,房间根本就不存在紧密性。

便是到了后面砖墙、瓦片屋顶的时代,由于建筑物风格的关系,绝大多数房间的墙壁其实没有直接与屋顶严密结合。去过这种房子的人,一定能够看到到处爬动的蜘蛛,一段时间没有清理就会到处都是蜘蛛网。要说其它虫子?那是想进就进啊!

所以了,问为什么诸夏款式的床为什么要做成厢型?问就是房屋无法做到严密,起码床的床帘一放要最大可能性避免有虫子爬进去,并且还能够起到防蚊子的效果。

楼氏的床不是传的厢型,传统的厢型就是木头材料打造得跟箱子差不多,独留一个正面上下床的位置。

而楼氏的床在四边有撑杆,上面还在四边架了杆子,中间一个x型的杆子,纱一布置上去就是蚊帐了。

蚊帐是楼令搞了才有的吗?答案:不是。

早在殷商时期,达官贵人就在使用蚊帐,只是床榻直接在地面的关系,搞得床很像是帐篷。

后面各王朝的达官贵人更会玩,不搞蚊帐来防蚊虫,专门让侍女不睡觉整夜驱赶,委实是将上位者怎么玩人给搞明白了,尤其是魏晋时期。

高固光是熟悉临时居住的地方就花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临到吃完了晚食,受到楼武的邀请出去散步消食。

在接下来,高固会看到更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