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00章 盛典(中)

第700章 盛典(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事情没有谈出一个结果,晋国的凯旋仪式开始了。

“结合以往的记载,今时今刻是晋国最为鼎盛的时刻了吧?”孙林父问道。

华元想了想,说道:“确实。既远超文公,亦超越桓公。”

前一个文公是晋文公。

后一个桓公是齐桓公。

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首次称霸。

齐国一直是东方的强国,也在齐桓公时期首次称霸。

要比较的话,其实晋国的晋文公称霸比齐国的齐桓公更有水份,理由是晋文公在位时间比较短,后面晋文公薨逝没有多久晋国就跌下了霸主宝座,并且晋国干得事业不如齐国称霸时期那么伟大。

现场其实少了一支队伍。

主要是晋君周没有拿得出手的武装力量,要不然会从该支武装力量里面挑人,演练一种叫“战舞”的舞蹈。

这一套是继承于远古,在后面各王朝都有得到延续,乃至于民间在“战舞”上也有传承,例如秦末时期刘邦和项羽就多次在公开场合一块合演战舞。

当然了,每一个朝代的战舞都不一样,刑天舞干戚也是战舞的一种,刘邦与项羽的合演有被记载,也就是他俩手持战剑与盾牌一块合舞;到了李世民这里,搞出了“秦王破阵乐”的大型曲舞团。

所以什么情况,并非是晋国没有会跳战舞的人,单纯就是他们不直接效忠晋君周,不适合在这种场合来跳。

其他文明的话,越是早早产生文化的民族就会有。反而是落魄了无数年才产生文化的民族,亦或是文化出现断层的民族,可能也是宗教氛围过分浓烈的民族,他们才会没有。

战舞一般都会比较阳刚,看着也尽显野蛮。原因是战舞的出现是结合了狩猎的很多技巧,并且还含有战天战地的气概。

楼令所知道的情况是,诸夏自从五胡乱华之后就让怎么来跳战舞出现断层,反正后面李唐的战舞已经不是远古到东汉的模样。

五胡乱发不止是北方汉人近乎于灭绝,连带文化也被绞了个稀巴烂。

等杨隋结束分裂,再到李唐坐了江山,诸夏大地的主流文化变成了多民族融合的款式。

隋唐多胡风,基本是公认的事实。

到隋唐有了新风格,后面在五代十国倒是没有出现文化大断层,两个赵宋小朝廷是留有隋唐文化风格的。

只不过,赵宋小朝廷灭亡之后,诸夏大地进入圈地跑马的时代,许许多多的文化与风俗消失了不少。

因此,说华夏民族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既是正确也是错误,消失的文化太多太多,产生的新文化得到认可。如此而已。

正确来讲应该是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主观意识从未更变,只是有着太多的载沉载浮。

春秋中期的贵族,他们会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些礼节,越是广为人知的事情,获得的普及更为全面。

大型盛典之上会有什么节目,有受过教育的贵族基本都知道。

“没有战舞啊……”晏婴实在忍不住,有太大的述说欲望。

台上那么多人,彼此之间站得很近,不是附耳说话,身侧的人能够听得很清楚。

高固刚才已经警告过,直接指着台下:“下去。”

齐国目前有太迫切的需要,属于决不能得罪晋国的时候。

晏婴喜欢说,那就下去站齐国的队伍说,别在台上逼逼叨。

“呃?”晏婴知道自己错了,行礼慢慢挪走。

这么肃穆的场合,有人专门盯着任何的风吹草动,晏婴被高固训斥自然也被人看在眼里。

晋国君臣现在除非是谁当场闹事,要不然只会在事后处理。

“刚才那个人是谁?”郤锜一脸的不高兴。

事情发生在齐国的队列中,自然该由楼令来回答:“齐国东阳大夫晏弱之子晏婴。”

郤锜严肃说道:“你随后处理。”

楼令颔首算是答应。

关于晏婴,其实楼令在教科书上读到过。

只不过,楼令对晏婴的印象仅限于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然后楚国君臣要求晏婴钻狗洞,把那一句“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名言给忘了。

需要处理吗?那当然是要处理的。

毕竟,这样的场合之下,任何的小事都会被放大。

晋军将士“示威”了约半刻钟的时间,随着礼乐停止也恢复安静站立的姿态。

到这一个步骤,晋君周从座位上起来,走到高台前侧的边沿位置,开始了自己的点名。

第一个被点名的人正是郤锜。

这是要干什么?

当然是晋君周当众夸耀郤锜的功绩了。

郤锜是目前的中军将,甭管晋国取得的成绩怎么来的,只要他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一定会享受次等的荣耀。

头等荣耀被谁得去了?肯定是晋君周啊。

一国之君亲自为臣子夸耀武功,讲实话就是荣耀加倍。

上一次得到这种荣誉的人不是别个,正是管夷吾。

对了,称呼管敬子而不是管仲才是最大的尊重,原因“仲”是管夷吾的字,不是他的长辈,也不是朋友,称名而不呼字。这个跟叫项羽而不是项籍一样。

当然了,后人都是称呼管仲和项羽。搞成这样跟哪个称呼的知名度最高关系最大,并不是后世的人们不尊重两位先辈,刻意在进行侮辱。

晋君周当众为郤锜夸功。

要是郤锜将立德与立言补上,他也就完成了三不朽,成为一位不朽的贤人了。

比较尴尬的事情是,郤锜从不求追道德层次,他也没有着书立传。

在晋君周给郤锜夸耀功劳的时候,全场安静聆听。

作为当事人,郤锜一脸的傲娇,下巴是越昂越高。

谦虚是什么?反正郤锜不懂。他认为获得的夸赞属于自己应得的。

要论事实的话,确实是郤锜应该得到那些夸耀。

不止是晋国越来越强大,还是各方面的强大,跟晋国内部也保持着最大的平稳也有关系。

历史上的晋国没有郤氏压着,更没有郤氏带头冲锋,所有卿大夫各怀鬼胎,前几代人创立的一手牌面几乎被打了个稀烂。

而在这个历史版本,哪一次不是郤氏带头冲锋呢?他们有事是真的上,并且还能镇压其他家族,迫使其他咬牙跟着一块上。

说一件事情就知道了。

晋国努力了两三百年,一直没有成功威逼楚国去掉王号,到后面也是举行弭兵会盟休战,并不是最终分出一个胜负。

然而,在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晋国迫使楚国去掉王号了。

单单是郤锜在任职中军将期间完成那个功绩,他就有资格享受当前的待遇。

再是夸耀也有结尾的时候,晋君周足足帮郤锜夸耀了半刻钟,现场有史官在记录,等一下也会在要焚烧的祷告文书写上几笔。

等晋君周的夸耀结束,郤锜朝晋君周行礼先退到一旁。

“上军将?”晋君周一边点名,一边看向楼令。

被点名了?楼令自然是走上去。

晋君周开始为楼令夸耀武功。

关于这一点,了解详情的人不会有任何意见,他们清楚楼令到底都干了什么,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对于范氏和荀氏来讲,他们比较清楚要是没有楼令的调和,郤氏超大概率就对两个家族动手了。

其他人或家族?他们对楼令的了解限于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层面,总得来说最大的印象就是楼令屡屡成为某场战役的指挥官,仅仅这一点就必须认可楼令有被晋君周夸耀功劳的资格。

至于说其他不了解情况的人?他们只需要安静听着就行,有再大的疑问等事后再去打听。

晋君周对楼令的称赞从履任司马开始说起,尤其是对《司马令》这一部着作大说特说。

提到《司马令》这一本着作,原先不了解情况的人总算有了一件详知的事情了。

到现如今,《司马令》可不止是晋国当作军法在执行,好些国家几乎是照搬来用。

出现那样的情况,楼令的版权费用什么的属于没得收,反而知道应该感到骄傲。

其实那样子的话,起码楼令的“立言”算是完成了。

再加上晋君周为楼令夸耀功劳,等于“立功”也被楼令完成,剩下一个“立德”就会成为“先贤”。

到了一定身份的人,没有了其它的追求,他们一定会追求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

楼令却是知道什么情况。

就问孔夫子有将立功、立德、立言皆尽完成吗?其实没有。可是不妨碍人家因为徒子徒孙懂得营销,成为世人皆知的圣人。

反而那些完成三不朽的人,多数人压根叫不出名字。

“也就那样了……”楼令脸上肃穆,心里也高兴,只是很难情绪失控。

晋君周只给郤锜和楼令单独夸耀武功,其余人没有享受这种待遇。

其他人倒是想争,问题是他们知道根本没有那个资格。

在接下来,便是晋君周进行赏赐的步骤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