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鹿鸣宴(1 / 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庆州城内关于乡试放榜的消息迅速传开,其中最受百姓们在意的,莫过于这场乡试的解元郎王平了。
听闻王平因为几篇策论,就使得此次科举改制,百姓们虽不懂策论具体是什么物件,可一知道王平王县男的那什子策论,是为了实干做的,那脸上都是赞赏,嘴里也不乏夸赞之词。
这些学子不说中了进士当了大官,那就是考中个举人,一年也有也能凭借举人的身份,赚上一些银钱,要是通过吏部的考试,那也是有直接做官的机会的。
这年头百姓想法很简单,或者说,从古至今百姓们的想法都没变过,你这当官就得为百姓做主,为百姓干事。
比如街边老夫子说的那些书生,不但不去干实事,就会写那些酸不拉几的狗屁文章,放榜了还竟然敢贡院门口围住王县男。
百姓们听到着,不免无名火起,嘴里骂骂咧咧的也不在乎,身旁远远围观的书生,皱着眉头也不敢说话,匆匆离去。
横渠四句更是不到两日,便迅速传遍了整个庆州城的仕林阶层,有州学考生壮着胆子,去询问老学政关于科举改制的看法。
老学政抚须笑了笑,摇摇头意味深长的看了那考生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交给考生一张草纸,让其转交给州学助教,让其按照草纸上的字,择选牌匾,装钉于州学大门两侧。
那学子接过草纸,便讪讪的走了,直到出了山长小院,才忍不住低头往下看去,瞬间便明白了老学政的意思。
上面只有十六个字,正是王平曾言说过的:
“为天地立心,
为生命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有了老学政侧面支持,加之这句话所带来的的天然魅力,使得学子之中迅速出现了两派,以人为科举取仕需要变革为以策主的学子,和人认为不能改变放下的以往的方式,依旧以文采取仕。
不过学子们不管吵的再怎么凶,这熙和元年的乡试已经结束,至于之后的会试和殿试会如何择优录取,倒是成为当下众举人担忧的问题。
毕竟大宣不止有关内道这一道,待会试开始,判卷自然会有所取舍,一下子,准备参加会试考生们的任务,便陡然加重起来。
最近这几天,王平明显感觉眼皮像是不受控制了一般。起初是左眼皮不停跳动,频率时快时慢,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拨弄。
好不容易左眼皮消停了会儿,右眼皮又开始“接力”,一下一下地跳个不停。更夸张的是,有时候两只眼皮竟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同时开跳,闹得王平心烦意乱。
柳家书房里,柳夫子看着站在一旁“挤眉弄眼”的王平,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