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老匠人 房老二乐了(1 / 2)
李渊踏入天津城后,便犹如一只嗅觉敏锐的猎犬,迅速展开了他的探访行动。这位经验丰富、历经风雨的老者确实非同凡响,没过多久,他便将房俊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要说房俊这人啊,在赚钱方面那可真是有着一手绝活儿。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他腰缠万贯,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始终坚守原则,从未有过丝毫差错。
然而,令李渊感到颇为不悦的是,房俊似乎不再愿意与皇室开展商业合作了。在这座城市里开设的诸多生意当中,几乎看不到皇室的身影。
反倒是那些国公们纷纷参与其中,分得一杯羹。这怎能不让李渊心生不满呢?要知道,房俊可是堂堂四重驸马,怎么能如此分不清亲疏远近呢?
就这样,李渊接连数日暗中观察着房俊及其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惊讶也愈发强烈起来,特别是对于房俊的赚钱手段,简直充满了无法抑制的好奇心。
就在某一天,一则新的消息传入了李渊的耳中:“制作冰块!”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李渊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了原地,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身旁的随从见状,赶忙上前轻声说道:“太上皇,此消息千真万确,的确是制作冰块,并且产量极大。”
李渊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制作冰块……这如何可能?在这炎炎夏日,竟然能够大规模地制造出冰块?”他实在想不通,房俊究竟是用了何种神奇的方法做到这一点的。
在大唐时期,冰可是一种极其珍贵且稀缺的战略物资,其价值之高令人咋舌。通常情况下,唯有皇室以及声名显赫的五姓七望这样的豪门望族才有能力享用如此奢华之物。
这些冰块无一不是在严寒的冬季精心储存下来的,以备夏日之需。
往昔岁月里,能够获得冰块作为赏赐的臣子少之又少,他们必须要立下赫赫功勋,方有可能每月分得些许冰块。
因此,当李渊听到有人前来禀报说房俊竟有制冰之法时,不禁愣住了好一会儿,随后便如痴如呆地望着眼前之人,难以置信地问道:“你当真可以肯定此消息确凿无误吗?”
因为在李渊看来,这种能够制造出冰块的神奇手段简直如同仙人所为!此时此刻的季节,无论如何都不具备自然制冰的条件,这点李渊心知肚明。
至于道家那些所谓的仙术道法能否实现制冰,他同样一清二楚——正常情况下,道家根本不存在真正有效的道术。
就连他自己身为李耳(老子)的后裔,其实也是名不副实的,连道祖都未曾降下惩戒将他一掌击毙。由此可见,道家所谓的道术多半只是虚妄之说罢了。
此刻,李渊心中最为担忧的便是此事是否属实。在此之前,他听闻房俊提出的优生优育设想时,已然惊愕万分,如今又冒出个制冰之事,实在令他有些应接不暇。
于是,他紧接着追问道:“究竟有没有彻底查清此事的真相?”
这段时日以来,李渊一直都在和孙思邈进行着深入地商谈。要知道,孙思邈可是名副其实的一道高人呐!像这样的人物就在自己身旁,如果不去虚心求教一番,那李渊可真是犯傻了。
经过一番详尽的调查之后,终于有消息传来:“回陛下,现已查明,房驸马所掌握的制冰之法可不单单只是能够制出少量的冰块而已哦,他竟然还能实现大规模的制冰呢!
不仅如此啊,据可靠情报所言,房驸马目前已然开始着手建造商船啦,其目的就是要用这些冰块将大量的鱼货运往咱们大唐的都城——长安去售卖呢。”
李渊闻听此言,身躯不禁微微一颤。长安作为大唐的心脏所在,城中有钱之人多如牛毛。然而,尽管富贵人家众多,可要想品尝到新鲜的鱼货却是难上加难之事。
若非如此,又怎会有后来那因运送荔枝而引发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流传于世呢?在交通不便、运输艰难的当时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海货都只能被加工制成鱼干,人们方能偶尔吃上那么一顿解解馋罢了。
“哎呀呀,此子究竟是如何办到这件事的呢?这无疑是一桩规模极其庞大的买卖啊!”李渊仅仅是略加思索,便一眼瞧出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绝对称得上是一门极为赚钱的营生。
只可惜如今局势似乎有些不妙了,从种种迹象来看,房俊明显没有让皇室插手此事的打算。
而且这种事情根本用不着他们出手啊!要知道程咬金、尉迟敬德还有秦琼这些猛将肯定早就参与其中了。
此时此刻,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恐怕也是断然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的。毕竟这笔生意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无人能够忽视它的存在。
“走吧......”李渊领着一群人匆匆忙忙地找到了房俊所在之处。而此刻的房俊正全神贯注地埋头研究着一艘精致的船只模型呢。那可是一艘完全由木头制成的战舰模型啊!
然而,想要真正建造出这样一艘巨大的木质战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对于各种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极其惊人,简直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尽管房俊足智多谋,但他也无力去改变木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啊。所以目前来看,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先尝试着手打造木质战舰,等到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尤其是当先进的焊接技术问世之时,再将目标转向制造更为强大坚固的钢铁巨舰。
“嘿,房小子,你怎么这会儿如此悠闲自在呀?居然在这里做起木匠活儿来了?”李渊一瞧见房俊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着那些木工工具和木块儿,不禁感到十分好奇。
这几日以来,他可是时时刻刻都在密切关注着房俊的一举一动呢,可从手下反馈回来的信息却都是说房俊整日里只顾埋头钻研木匠手艺。
原本他心里还暗自揣测着,房俊向李二索要一些匠人的请求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怎会想到如今这一切居然都是实打实的动作,看起来这房俊当真是下定决心要着手打造战船了。
然而,究竟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呢?只见房俊一脸认真地对李渊说道:“老爷子,有一处所在藏有数量极为可观的白银,我正寻思着寻个良机将其开采出来带回大唐。”
李渊听闻此言,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疑惑道:“白银?你此话当真?莫不是在与老夫说笑吧?”
房俊连忙摇头摆手,郑重其事地回应道:“自然绝非戏言,老爷子您应当知晓我的性子,平素里可从不轻易与人开玩笑。而且那个地方嘛,您肯定也是熟稔于心的。”
李渊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心中暗自思忖着,竟有这么一个自己熟知且蕴藏着大量白银的去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而实际上,房俊此前就已经跟李二提及过此事,只可惜李二一直按兵不动,毫无采取行动的迹象。
所以此次房俊开口讨要匠人时,他估摸李二多少也猜到了他的意图,否则以李二那精明的个性,怕是连半根汗毛都不会给他。
毕竟对于李二这个人,房俊可是再清楚不过了,那可是心狠手辣、杀兄弑弟甚至逼迫生父退位的主儿,又岂会无缘无故地瞻前顾后呢?
随后,房俊压低声音凑近李渊耳边轻声说道:“老爷子,不瞒您说,我先前跟陛下提到的那个地方便是现今的倭奴国。”
房俊深知在当前形势下,唯有抛出一张更为诱人的大饼,方能巧妙地掩饰住自身的某些盘算。
虽然倭奴国内确藏有海量的白银,但这绝非他的首要目标所在。此时贸然赶赴倭奴国实乃极度危险之举,最起码须得等到他成功攻克宇宙国后,方可有所行动。
再看那新罗之地,如今局势可谓举步维艰,其与倭奴国之间的冲突更是接连不断。此等情形之下,无疑是天赐良机!
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即便倭奴国有恃无恐、胆敢欺凌大唐所属之番邦,他们大可堂而皇之地高举替新罗复仇之名号,轻而易举地挥师东进。
“倭奴国么,小子,你当真如此笃定?”李渊闻听此言,不禁呼吸变得略微急促起来。要知道,倭奴国地处偏远,距大唐路途迢遥,故而真正知晓这个国度详情之人寥寥无几。
在绝大多数大唐子民眼中,倭奴国不过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罢了。平心而论,确实鲜有人会费心去深入探究倭奴国的底细。
只见房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老爷子,据我所知,那倭奴国境内银矿众多。倘若能将这些银矿尽数收入囊中运回大唐,咱们大唐的财富必将暴增数十倍啊!”
大唐如今对于银子的运用尚不算广泛,而铜钱更是稀缺无比。在许多场合下,人们甚至不得不以绢布来替代货币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