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绝症大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1 / 2)
科学家通过长颈鹿的基因研究发现,FGFRL1基因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影响多个生理系统,使长颈鹿能够适应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科学家在对比研究中,大概有500种基因是长颈鹿独有的,它们可以传递给后代,也会出现变异的情况。长颈鹿体内的FGFRL1基因,科学家们为了验证这个特殊基因与心脏血管和骨骼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于是科学家们将这种基因提取出来,随后转移到了老鼠身上。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鼠抗高血压的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它们的骨骼有了明显的增长,还有它们的骨骼也变得更加致密。
成为医学科研人员以后,楚云昊知道这次的生物基因药物一定可以研制成功,用吴秋水的话说,人来自大自然,必然会有大自然的药物来医治。人类从草药开始,然后到化工制药,最后到基因药物,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中的药物。
楚云昊在跟吴秋水讨论病毒基因进化论学说的时候,吴秋水认为病毒基因进化论学说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她觉得病毒基因在生命体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病毒基因能够带给生命体进化并适应环境,那么病毒基因自然就可以改变或者影响生命体的生理功能,因此病毒基因完全可以成为药物。
目前在研究与推出生物基因药物的科研单位有不少,不过像自然中医学研究所这样以病毒作为生物基因药物的还是唯一一家。
在汉市出现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吴秋水和夏云曦在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中,她们对病毒基因有了新的认知。
在对人体的dNA基因与蝙蝠的dNA基因研究中,吴秋水和夏云曦也对那些隐性基因做了详细的研究。人体内的隐性基因有三四十之多,蝙蝠体内的隐性基因却是多的惊人。蝙蝠体内不仅隐性基因特别多,同时蝙蝠体内共存的病毒基因也很多,因此蝙蝠成为名副其实的万毒之王。
其实,一直以来,科学家对蝙蝠拥有不可思议的抗病毒能力的解释是它体内的温度更高,抑制了病毒的活性;它体内的新陈代谢速率更快,同样也起到了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
但在吴秋水和夏云曦的研究中,二人对蝙蝠基因中的六种特殊基因做了特别研究,她们把这六种特殊基因编号为Apc1到Apc6。
蝙蝠作为地球上第二大的哺乳动物类群,其种类多达900多种,不过每一个种类的蝙蝠体内基因都有这六种特殊基因。其中Apc1与Apc2的基因与声音和听力相关,从而让蝙蝠拥有出色的回声定位能力。蝙蝠除了拥有回声定位的特殊基因外,主要它们又是拥有超强的抗病毒能力,这就跟Apc3基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