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难道尘王他要引导一个新时代吗?(2 / 2)
这样的人不会好大喜功,更不会盲目自信,做任何事都会去反复衡量。
而一旦确定是对的,就会毫不犹豫地果断执行。
用尘王的话,这好像叫做执行力。
其次从年龄和阅历上,他也还可以,不是太老,虽然身材发福,但干个十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就比师父更稳当些,更值得交托些大事。
然后就是地位,不是在朝堂或者民间,而是指在陆家的体系中。
遍数整个陆家众人,也就只有他算是陆尘最嫡系的人。
当然,这指的是正道,李有才或者陈塘、周武平、萧六安这些人虽然关系更近,但都是狗腿子命。
而且大多数为人不正。
这样的人最适合脏活累活,伴在尘王左右听令还好,独挡一面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何况,一国之重任,绝对不能交到心术不正的人手上。
最后,自己不但知道陆家的所有事,了解陆尘的思想,还是隐学院长,算是学院的带头人。
偏偏自己还做到过户部尚书,官声和人脉也不错。
这样想来,自己确实有培养的必要啊~
许青云在仔细分析下,得出了一个非常不谦虚的结论。
惶恐虽在,但是他的自信终于回来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按照陆尘的想法,推演如何能让大乾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反而更顺畅地运行。
对于这件事,以前他懵懵懂懂,但有了倭国的例子,他终于有了方向。
皇权天授,法治万民,其上又叠加各种礼仪制度,将整个世界限制,这便是大乾当前的状态。
士农工商,在这样的体制的根本,便是重农抑制工商。
事实证明,这完全是错的,尤其是在隐学蓬勃发展之后。
粮食是人活着的根本,但大乾完全可以由少部分人,甚至靠钱财来实现整个大乾人口的食物供给。
中州便是个例子。
靠着从各地调拨的食物,不但温饱解决了,食物还非常多姿多彩,吃的非常健康。
中州人不种粮,却比大乾所有人生活的都好,靠的就是工业和经济共同发展。
其关键着力点,便是隐学。
可以说,是靠着隐学的神奇,剥削大乾周边地区和国家,这才飞速崛起。
师父王成道正是看到这点,才毅然决定入朝为官,也想让大乾也走上这条崛起之路。
但是,王朝的兴衰,总离不开制度腐朽,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高阶人才的不思进取。
若是隐学也按照这势头发展,即使大乾辉煌一时,可若干年之后,也依旧会走上衰亡的老路。
这或许便是陆尘思索变革的由来。
其目的,便是要探索出一条能让大乾生机焕发,长盛不衰的永昌之路。
这条路上,没有一言而绝,可以任凭喜好做事的一国之主。
但是,也必须有人,或者有机构作为绝对领导者,来处理各种政务。
这个机构便可以是内阁,领头人便是内阁首辅!
那么内阁和首辅权利的由来,就不应是皇权,而是劳苦大众。
也只有来自基层的监督,才能保证内阁或者首辅公正,不会偏颇向那些既得利益者。
可要如何做,才能让基层达成共识,并形成一整套赋予权力和监督的办法呢?
深思过后,许青云想到了倭国的议会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