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章 愈发紧张(2 / 2)
说着,他将一份精心制作、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逐一分发给英方代表。
“诸位请看,他们选用低成本原材料,虽能在日前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极易导致设备使用寿命大幅缩短。
后期售后维护成本飙升。
如此这般,得不偿失。”
王华拿起报告中的一页。
上面详细列着三洋重工可能选用的劣质钢材、以及行业标准钢材的对比数据。
从硬度、韧性到耐腐蚀度。
每一项指标的差距都一目了然。
他指着数据继续说道:“就拿这钢材来说。
三洋重工若为节省成本选用此类钢材。
设备在高强度运行几年后,磨损、变形问题将接踵而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关键零部件出现故障,生产线停滞。
不仅维修费用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更别说因设备故障停产带来的损失了。
这对企业运营可是致命打击。”
“再看他们的电子元件,为降低成本选用了不知名小厂产品。
这些元件在稳定性和耐用性上,根本无法与大品牌相比。
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极易出现短路、失灵等问题。
一旦出现故障,排查和修复难度极大。
又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王华边说边翻动报告,展示着相关图片和数据。
眼神坚定地与英方代表对视,让他们无法回避这些事实。
紧接着,王华有条不紊地详细拆解中方成本结构。
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把控,到生产加工环节的精细成本核算。
再到运输物流、人力开支等各项关键环节的费用明细,一一详尽阐述。
逻辑清晰得仿若精密的齿轮咬合,环环相扣。
充分表明中方目前已无大幅降价的空间。
“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皆是行业内知名且信誉良好的企业。
每一批次原材料都经过严格质检,确保品质上乘。
就拿我们的钢材供应商来说。
他们拥有先进的炼钢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
为全球多家大型企业供货。
多年来从未出现质量问题。
在生产环节,我们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
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废品率。
人力成本虽有投入,但换来的是精湛工艺保障。
我们的工人都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多年实操经验。
他们对待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运输上,与长期合作的物流商协定最优价格。
这些物流商熟悉各类货物运输要求,能确保货物而安全、准时抵达。
这些成本都是实打实的,没有虚高成分。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王华的声音沉稳有力,在会议室回荡。
为彰显中方满满的合作诚意。
王华提出可为长期合作提供一系列——
极具吸引力的额外优惠条款。
诸如延长质保期一年。
在此期间免费为英方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
优先为英方项目进行技术升级迭代。
确保其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技术潮流。
他目光诚恳地看着英方代表:“我们真心希望能与贵方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
这些优惠条款不仅是我们的诚意体现。
更是对双方共赢未来的投资。”
英方代表们听闻此言,纷纷低头仔细翻阅手中的资料。
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原本紧绷的神色稍有缓和。
开始重新审慎地审视中方提出的方案。
有人微微点头,似乎认可了王华的观点。
有人眉头紧锁,显然内心正在权衡利弊。
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此时,一直沉默的英方技术顾问——
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透着精明的老者开口了:“即便如此,你们如何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能精准按照计划推进,不出现延误、失误?
要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一旦拖延,损失不可估量。”
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威严。
仿若一位严苛的考官抛出了关键考题。
赵长天早有准备。
他看向张建国,眼神中满是信任。
张建国会意,起身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
动作迅速而熟练。
连接上会议室大屏幕。
调出一份详细的项目实施进度甘特图。
那图就像一幅精密的作战地图。
从筹备到竣工,每个阶段精确到天,责任到人。
不同颜色的条状标识清晰展示各项任务起始、结束时间。
关键节点还有详细备注说明。
张建国拿着激光笔,边指边讲解:“英方请看,这是我们依据过往经验与此次项目特点制定的实施计划。
从筹备到竣工,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优化。
在筹备阶段,我们提前组建专业团队。
对项目场地进行详细勘察,确保施工条件万无一失。
施工时,我们安排两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同时作业。
一组负责机械部分,一组负责电气部分。
相互配合,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确保质量。
遇到问题,现场解决,绝不拖沓。”
“比如在设备安装阶段。
机械工程师负责大型设备的吊装、定位。
他们经验丰富,操作精准,能确保设备安装一次到位。
电气工程师同步布线、调试,确保电气系统稳定运行。
一旦出现问题,两组工程师现场会诊。
凭借丰富经验迅速找出解决方案。
并且,我们设有专门的监控、预警机制,实时跟踪进度。
一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就像为项目装上了智能监控眼。
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掌控。”
张建国说得绘声绘色。
眼神专注地与英方代表交流。
让他们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项目实施的严谨与高效。
英方代表们看着屏幕,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
会议室陷入短暂安静。
唯有张建国讲解的声音在回荡。
这片刻的宁静,如同大战前的蛰伏。
所有人都清楚,接下来的交锋将更加激烈。
而这场谈判的胜负,正悬于这微妙的气氛之中。
一位英方代表打破沉默:“嗯,你们的方案确实有值得考虑之处。
但我们还需要内部商讨一下,半小时后继续。”
说完,英方团队起身离席。
中方团队成员们相互对视。
眼中既有一丝轻松,又透着对后续谈判的期待。
中方团队成员们利用这短暂的间隙,迅速围拢在一起。
低声交流着刚才的谈判情况。
王崇仁神色凝重地开口:“大家刚才表现得都不错。
但接下来的谈判肯定更加艰难,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张工,你再把技术细节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王华,你和李律师再梳理一下成本和法律条款。
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
长天,你统筹全局,把控谈判节奏。”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忙碌起来。
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沉默,只有纸张翻动和键盘敲击的声音。
赵长天望向窗外,伦敦的天空依旧有些阴霾。
他的心情却如同即将破晓的黎明。
既有着对未知的忐忑,又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他深知,这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是他们调整状态、迎接下一轮挑战的宝贵时机。
必须充分利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凝重。
随着半小时过去,中方团队成员们陆续停下手中的工作。
重新整理好资料,挺直腰杆。
准备迎接英方团队的归来。
终于,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英方团队成员们鱼贯而入。
他们的脸上依旧没有太多表情。
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审视与考量。
重新入座后,英方一位代表清了清嗓子。
率先打破僵局:“经过我们的内部商讨。
我们认可你们提出的部分观点。
但是在价格方面,我们还是希望你们能再做一些让步。
毕竟三洋重工的报价比你们低了很多。”
赵长天微微皱眉,心中暗自叫苦。
但脸上依然保持着沉稳的笑容:“英方代表,我们非常理解您的立场。
但是正如我们之前所阐述的。
中方的成本已经是经过精细核算的,没有太多的降价空间。
而且,我们提供的额外优惠条款。
是实实在在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长期合作。
这一点请你务必考虑。”
英方代表微微摇头:“可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价格始终是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你们不能在价格上给出更有吸引力的方案。
我们很难做出最终的决定。”
此时,王华站起身来。
再次拿起那份成本结构分析报告:“英方各位代表,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的成本构成。
你们看,我们在原材料采购上。
为了确保质量,选择的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供应商。
这部分成本虽然相对较高。
但却是保证设备性能和寿命的关键。
在生产环节,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
也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些都是我们为了打造高品质产品所付出的努力。
而这些努力也都体现在了成本之中。”
英方技术顾问插话道:“我们承认你们在技术和质量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接受你们的价格。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平衡的方案既能满足我们对价格的要求,又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赵长天思考片刻,看向董事长王崇仁。
两人眼神交汇,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赵长天转过头来,面向英方代表:“英方代表,既然您提到了平衡。
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我们可以在合同的付款方式上做一些调整。
比如适当延长首付款的期限。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贵方的资金压力。
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优化项目成本。
你们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英方代表们相互对视,低声商议了一会儿。
然后缓缓点头:“这个方案听起来有些可行性。
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的细节。
另外,关于合同中的责任界定条款,我们还有一些疑问。
希望你们能给予详细的解释。”
李律师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打开公文包。
拿出一份厚厚的合同文件:“英方各位代表,关于责任界定条款。
这是我们依据国际惯例和以往的项目经验制定的。
旨在确保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你看,这里明确规定了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责任范围和承担方式。
无论是不可抗力因素还是人为失误,都有详细的划分。”
李律师逐字逐句地解释着合同条款。
同时引用了多个国际案例来佐证其合理性。
英方代表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李律师都一一给予了专业的解答。
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讨论氛围。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随着谈判的深入,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已经临近中午。
但双方依然没有达成最终的共识。
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紧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