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皇帝之争,天子之怒第六章(1 / 2)
中路军紧急撤退。放弃许州,又放弃陈州,向着颍州继续退却。
官军很快便合围过来。颍州东南面的重镇寿春,被成山宰的军队先行攻陷。然后在陈州和颍州之间的半路上,义军遭到郎继宗所部攻击,损失惨重!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哪怕是英雄也得趁着时势才能有所作为。时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难,难,难!
一度气冲斗牛的义军联盟,如今土崩瓦解。东路军和西路军已经全都溃灭,官军得以合力围攻中路军。中路军陷入绝境,又是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之上,完全没有可以回旋的地形。吉义与众家首领虽然英勇,焉能有回天之力?
颍河之畔一场大战,义军伤亡近半。但在吉义率领之下,军心竟然还没崩溃,突围折向西南方向转移。
吉义试图把队伍带到大别山去,可是必须渡过淮河,而淮河对岸已经有臧天佐的前军抢占。姚水莲等义军法师耗费了相当的法力,使得淮河表面凝成坚冰。吉义挽着战马当先过河冲杀!
又一场殊死大战,臧天佐的前军被消灭,后续赶来的官军也被击溃。义军付出相当的代价,渡过淮河之后只剩不到三分之一人马。六家首领之中思岩温阵亡、彭大举重伤,大小头目伤亡极多,不可胜数。
这时候还幸存的人只有一个心思——继续突围,保存力量,退回江南!
其后又冲破了重重围困,队伍终于杀到了大别山。全军只剩下二三万人。官军穷追不舍。为了求活,义军只能分散遁入大山。六家首领惜别之后,各率残部,向着不同方向,翻山越岭而行。云南义军的残部由思岩温之妻玉香率领。姚水莲率领的江右义军紧跟着吉义直辖的五龙庄远征队继续撤退。
退入大别山实在是迫不得已,要退回江南还有很艰险的路,各家人马能否平安回归,只能自求多福。
吉义直辖的五龙庄远征队,一直紧跟吉义冲杀在最前面,这一路上奇迹般损失不大。这不但是吉义的能耐所致,也是因为官军的策略,知道义军决死撤退不好挡,往往放弃正面阻挡,让过义军的前锋,而从侧面和后面攻击。
所以吉义的直属手下伤亡相对不大,并非吉义有意照顾自己的直属手下。反之,撤退路上的每一战,吉义的直属手下都是下定必死决心,当先冲锋!这真是越不怕死就越不会死。
说是伤亡相对不大,只是相比所有义军而言,其实还是很大的。五龙庄远征队战死和失踪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几乎都身上带伤。只因吉义的兄弟们经营五龙庄有方,负责经商的商船队和酒茶队历来赚了钱就从江湖上收购疗伤丹药,这次出征就分给远征队的人,挽回了许多人的性命。吉义又十分爱护手下头目,见谁有难就亲身赶去相救,结果远征队的头目之中只有裘义、吴兆二人战死,其余伤痕累累但都还能活下来。
姚水莲手下的江右义军头目,伤亡可就大了。四名宿将之中,蒋武、乐弘阵亡,薄六尘重伤致残,只有凌钺伤势较轻。
原属河北义军的两个女法师,因为亲善联姻而嫁给蒋武、乐弘的韩莹玉、唐惜香,在两个的丈夫都阵亡的困境中,被姚水莲的亲卫聂离、魏松所救,得以跟随姚水莲突围。但是聂离、魏松都战死在乱军之中……
原属于关陇义军的头目们:董蟠枝、莫炀、于利贞、关素真、高坦、董崩云、夏美丰,在一场恶战中一同担负断后,虽然掩护了前面的人得以撤退,但他们全体失踪,后来没有一个跟上来,全都下落不明。
原为江洋大盗、在江右义军进军中原时加入的头目左洪波,为了让一同坐过牢的小弟们逃生,一人阻挡几千敌兵,身受致命伤数十处,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