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粮食如此解决(2 / 2)
潘易岭道:“亲家母,我自己事自己知,家中琐事繁忙,是得先好好理一下的。”潘家不仅有他,还有大房和三房,他们都以他为尊,他这段时日的确颓废了。
潘金莲赶紧接口:“父亲想休息好好修养就是,我这几天还是过去陪你,不过你可得给我多说说哩。”
潘易岭苦笑:“你也取信给你堂哥近柊,劝他有些事早做决定!当年潘家涉走私,他爷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何论这么点困境,重新来过就是。”
潘金莲应下。
张清这时候道:“军司采购粮食,无法冲抵,税赋折算可以用粮食计,多给我们一些。”
潘金莲道:“可以在其他物资采购上做冲抵,不增加粮食本身。”
张清点头,这也可以!有了这个说法,军司可能还不想只采买一点粮食呢,要是最后讨论出的税率抵扣有利可图,粮食甚至都能一定的涨价,不需要硬性规定,起码作为军司就愿意买点粮食抵扣其他物资花费。杨家军一年的军费预算可不少!
这是后世有记录的杨家议事的雏形!是时,两代家主均不在场!
……
太原。
杨元奇看到这则消息概叹,所谓智慧,古人一点都不缺,事实上,大宋真正缺的是“格物”,既科学技术!一个经济文化商业达到巅峰的时代,怎么会缺这类治政理念和想法。
李清照说:“潘姐姐这是家学渊源啊!”潘金莲在商业上才能无人有异议。
杨元奇道:“商业在于流通,潘叔深得精髓。”
李师师说:“潘叔闭门修行怎么都可惜了,起码让他去学堂上几节课啊。”
杨元奇道:“有道理,你们想办法求金莲去,让她加把劲呀。我这个老丈人推一推,他就往前走了!”潘易岭就是这个性子,面冷心热,别看他对杨家不加言辞,真有事求到他,他硬着头皮又会帮着解决,这可是当年他知定边最大的无奈,他斗不过家里的夫人和在外的女儿!
这个时候,大宋已经出现纸币,远方的开封,一个关于纸币的使用方案已然成型,只是可惜后面用得太爽,在得利的同时过于放宽限制,没抑制其害罢了。
此事后续发展,当时厅中人都未预料,甚至有家族去旁边州府买粮进来,要不是定边没有漕运,这种风气会更甚。整个西北粮价暴跌,周边有些运输成本不高的地方,定边就有家族去把粮食运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