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该卖则卖(2 / 2)
杨元奇认真想了想:“近柊兄长,潘杨两家的情义很难分。索性留下潘杨杂货,弃掉太原,尝试迁定边,虽然过程更辛苦,却不失为机会。”官商官商,这简直是一定的。有潘金莲这个杨家主母,潘家在定边就有机会喘息。
何氏变了脸色,那里毕竟比不得太原,在大家眼中,再好也是西夏边境一线,穷山恶水。
潘近柊定了定心神:“金莲和金梅都和我说过,我回去再和家中父母商议一下。”虽然潘易树不管事,但举家搬迁总要大家一致才行。
杨元奇道:“早做决断!”
潘近柊抬头问:“杨家不打算回来?”
杨元奇点头:“杨家有任何举动都是定边彻底稳下来以后的事。”要不是眼前这座杨府关乎太多杨家的过去,杨元奇都想把这里卖了。
商业就是如此,一旦失势,要是做不到果决的断尾求生,往往最后把所有人拖下水。无数偌大的商业帝国不就是这么倾覆的,别看后世有些大型企业上百亿的资产,倒塌往往不过是几亿的现金流断绝。那个时候那上百亿的资产不是资产,而是沉重的负担,索命的债务。因为没有资金流产出的资产已然失去价值,那个时候它不是造血,而是不停的吸血。比如现在潘李两家那偌大的茶庄,在他们手中就是烫手山芋,因为产出外卖的渠道被政策堵死,这时候就该果断卖给那些这行有权有势能玩得转的人,越往后拖,其价格只会越低,别人也知道对你那是负担。
秦可儿最后拉住潘近柊不卖几个资产,和杨家当时处境是一个道理,在最难的时候不能把还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卖掉,就算再值钱也是饮鸩止渴,救得了现在救不上未来。杨家从不想卖顔楼,那是逼不得已,权势撑不起,哪怕杨家找到了另外的出路——杭州和定边。
看着潘近柊和何氏落寞离去,杨元奇无奈叹息,今天对他们最大的打击不是其他,而是杨元奇很肯定的说潘易岭短期难以起复。所有的一切在于潘易岭官场顺利,大家就能谈,包括茶庄的接手人,甚至一起入局都行,总要虑及潘易岭的将来,问题现在这个根本没了!
……
杨元奇不知道潘家最后作何打算,他真的想卖这座府邸了。既然不怎么住,就纯粹是个烧钱货,维护都是一笔大钱,这得人和物的投入。虽然杨家现在短期无忧,也不能事到临头再来说,现在杨家无忧,这座府邸才卖得出价格。
只是关于杨家,这座府邸毕竟是个象征符号,有它在太原就还有杨家的位置,杨家并未离开太原,这是杨元奇犹豫不决的另外一个缘由。而且太原的资产本身并不特别值钱,这就得考虑得失!
杨元奇摇了摇头,这事他也定不下来,这得和父母亲媳妇商议。杨元奇发现在太原他也实在无处可去,顔楼不会让他尽性,他都不知道还能去哪?物是人非物是人非,这就是!
杨元奇想来想去,似乎只有秦家能去转转,这让他丧气得很。以为自己来到太原就能呼风唤雨,没成想潘家的处境让他意识到,太原杨家或许得称呼定边杨家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