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我现在是学校的大姐大(2 / 2)
张小源打开来看了一下,就是各个班级的课程安排表,和前期有所改变,也就是把中医课程增加了。比如一年级的中医课就是背诵汤头歌,二年级就增加了药材认识等。功法修炼是必修课。除了药材识别专业班和检验化验专业班没有修炼课外,小学生的体育课和就是修炼。
当然,也有个别特殊情况,也就两个人,一是白松林的儿子白贾峰,由于身体原因,只能和小学生们一样学习修炼。二是安保公司经理胡晓光的儿子胡军,修炼是他的专业,文化课程只能自习或者是校外辅导。
“董事长,今年已经有几名生活老师都退休了,下学期还有几名老师退休,但他们还想继续上班。我个人觉得,女老师可以留下继续工作几年,毕竟她们只有五十岁。男老师年龄大了一些,继续工作我认为不太合适。”叶国文说道。
“叶副校长,缺少人员吗?”
“董事长,上学期的小学生都已经有比较规范生活模式,管理起来比较容易,需要人手也要少一些。一个班男女生都是各配一名生活老师就可以了,现在毕业班下来的老师就可以胜任。
现在的生活老师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加上返聘的女老师,管理人员目前是没有问题的。\"叶国文说道。
“叶副校长的建议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去办。魏校长,生活老师都是年龄较大的老师,你们领导班子,要有前詹意识,千万不要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
“董事长,我们几位校领导已经开会讨论过了。除了叶副校长的建议外,我们已经向幼师毕业生发出了招聘启事。同时也向社会上发出招聘意向,有意者可以来学校面试。”魏晨光说道。
“很好,这一年来大家的工作成绩是彰彰在目,也是可彰可表的。我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共创辉煌,把我们的中医学校办成全国的名校,为我们华夏的中医事业作出贡献。”张小源说道。
……,……。
散会后,张小源婉言谢绝学校的招待,来到招待所的小别墅,走进爷爷奶奶的家。一小身影就扑了过来,只听见。
“师公,我可想你了。”
这不是向雯是那个,向雯也不客气,直接跳起来挂在张小源的脖子上,还在脸亲了一口。
\"小雯,你怎么在这里?太师奶呢?\"张小源无奈的说道。
向雯松开手下来,说道。
“太师奶和包太奶在厨房,还有武师姑也在,太师奶说,师公来了,让我来吃饭。”
\"小雯,你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张小源问道。
\"师公,我现在是学校的大姐大,他们都听我的指挥。\"向雯长时间的说道。
“你没有欺负同学呀?”
“我没有欺负同学,我还帮他们出头,教训了那些欺负他们的大同学。”
“小雯在学校还是很遵守纪律的,也能以身作则,帮助同学。”刚进门的张玄德说道。
张小源看见张芝济也一起进来,说道。
“张教授好,在这里工作还习惯吗?\"
“小张,在这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那个鱼缸,让人念念不忘,难以弃舍。现在我们老两口也开始修炼,身体特别棒。放暑假后我们回京城住了一段时间,那些老伙计都说我们老两口变年轻了,在京城真的是过不习惯,呆了半个月我们老两口就回来了。”张芝济兴奋的说道。
在京城当然是过不习惯的。张芝济和张玄德住的别墅房间中,有张小源布下的聚灵阵。喝的是鱼缸里面的灵气水,呼吸的是富含灵气的空气。在京城能有这些吗?
“那就好,我就怕张教授在这里过不习惯。”张小源说道。
任何一个人居住在这里,不可能不习惯,只会留念这里,离开以后就会对这里念念不忘,难以弃舍。张芝济教授老两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也是张小源留人的一种手段。
“爷爷、张教授、小源,吃饭了。”武春燕端菜出来说道。
“张教授,请坐。”张小源伸手示意上位说道。
“小张,虽然我年龄比你爷爷大,但辈分不能乱,还是爷爷辈的上坐。”张教授摆手说道。
“张教授,我们家是圆桌,没有上下之分。就像我们以前一样,随便坐就行了。”张玄德说道。
“你们快坐呀,菜已经全部好了。”包玉清端菜出来说道。
“包奶奶好。”张小源说道。
“小张,你有很长时间没有来了。”包清玉说道。
“包奶奶,我最近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来看望张教授和包奶奶。在这里还习惯吗?”张小源说道。
“当然习惯啊。暑假我们老两口回京城,呆了半月就受不了。感觉还是这里舒服,喝的水也比那些高档矿泉水好喝。”包玉清说道。
“今天小源在,就陪我和张教授喝两杯。”张玄德拿出一瓶茅台酒说道。
“来你家每次都是好酒,不是茅台就是五粮液。”张芝济说道。
“这些都是孩子过年送的。”张玄德说道。
“太师祖,我来倒酒。”向雯抢过酒瓶说道。
“好、好、好,今天小雯给我们倒酒。”张玄德说道。
向雯给每个人都倒上酒,自己倒了一杯饮料,然后举杯说道。
“太师祖、太师奶、教授爷爷、包太奶、师公、师姑,我敬大家。”
“小雯,你在那里学的这些?”张小源说道。
“师公,电视上不都是这样吗?晚辈要敬长辈吗?”向雯看着张小源说道。
“是、是、是,你说的很有道理。”张小源摸着向雯的头说道。
“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然后张玄德说道。
“谢谢小雯的敬意,干杯。”
饭后,武春燕帮周芷晴包玉清收拾碗筷,向雯擦桌子摆放椅子。张小源陪着张玄德和张芝济坐在沙发聊天。
“爷爷、张教授,中医初级诊断和初级方剂你们核对了没有?学生们现在开始学习了吗?”张小源问道。
“目前只有大班,也就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发给他们了,我让他们自己先看、先预习。毕竟他们只学习了一年时间,现在勉强能够认识一些药材。我准备新学期开始教授这些知识,小学阶段就学习这两门中医课程。”张玄德说道。
“小张,这两本书,比我们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还要全面。我已经和你爷爷进行了核对,没有错误的地方。有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以我个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批注,再版的时候可以加入进去。不过我还没有批注完,等我完成后就交给你。\"张芝济说道。
“张教授,谢谢你,辛苦了。”张小源说道。
“小张,辛苦谈不上。不过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捉摸不透的地方,通过阅读你这两本书,让我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也让我以前的一些错误看法和观点得到了更正。”张芝济说道。
\"张教授,我手里还有三本中医学术原着,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扁鹊所着的《扁鹊内经》,皇甫谧所着的《针灸甲乙经》。等我有时间就再版印刷发行。作为我们中医学校教科书,或者供其他中医学校使用和销售。\"
“太好了。小张,这些原着我都没有读过,你可要抓紧时间呀,不然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张教授,你和包奶奶现在已经开始修炼,身体会越来越好的,百岁是没有问题的。”
“小张,你这三本原着是那里来的?”张芝济问道。
“这是我们张家祖先留下来的,前两年我在祖屋里面无意中发现的。张教授,你们那一脉就没有留下什么中医方面的书箱吗?”张小源说道。
“具我所知,我们这一脉中学习中医的很少。前年我让亲戚他们寻找族谱以及家族信物,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回话的。
但我们亲戚中,学武的比较多一些。\"
“张教授,我们张家以前是不是有医武之分?”
“小张,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玄学五术本来就是一家,不知道后来为什么会各自分飞。这也是我们中医没落一个重要原因呀,值得让我们深思啊。”张小源叹气的说道。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有些事物也会跟着发生改变。人都是有私心的,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各类行业的师傅都会留下一手,久而久之,现在好多手艺都已经失传了。唉,希望我们中医不要也没落了。”张芝济也叹气说道。
“张教授,现在中医式微,好多医院里面连中医科都没有了。我办这个中医学校,就是为了将我们华夏的中医发扬光大,世代相传。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像张教授这样的有学之士,和社会其他人士的帮助。”
“小张,这次回京城我又联系了一些即将退休的中医专家教授,如果有意者,应该会来实地考察一番。我自己已经和儿女商量好了,在这里一直干到干不动了为止,也为我们华夏的中医事业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我真希望多一些像张教授这样的有学之士加入进来,共同把祖国的中医事业发扬光大,世世代代永远相传。”张小源说道。
“小源,以后有时间再和张教授探讨,让张教授和包奶奶回去休息了。”张玄德说道。
“张教授,我们以后有时间再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