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超级航母(2 / 2)
至于安排空中加油,那就更加麻烦了。
在这场战争中,由海军单杠,舰载航空兵成为绝对主力,空军只是在战争初期出动战略轰炸机打击伊朗境内的固定目标,到了后期就只是在舰队进行补给的时候,出动几架轰炸机替舰载航空兵分忧。空军没有出动战术航空兵,最为关键的原因,也就是伊朗周边的国家都不愿意向美军开放。到现在,也就只有土耳其受北约成员国身份限制,开放几座大型空军基地给美军使用。只不过,土耳其也对军事基地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说仅限于部署执行防御任务的作战力量。也正是如此,部署在土耳其的主要是预警机与电子战飞机,而且都在土耳其领空活动。
缺乏前进基地,美军就只能把加油机部署在迪戈加西亚,而这严重限制了加油机的作业效率。事实上,在过去几个月里,部署
在迪戈加西亚的那几架KC—46A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为轰炸机提供支援,偶尔会伴随电子侦察机到阿拉伯海上空执行任务,很少为海军的战斗机提供服务。原因很简单,只是单程飞行就要烧掉三分之一的燃油,如果需要在加油空域逗留一段时间,等待跟己方的战斗机会合,那么一架搭载了近百吨燃油的KC—46A最多也就能为战斗机提供二十吨燃油。这样的效率,需要出动十几架KC—46A,才能支持一次大规模空重打击行动。就算迪戈加西亚能部署这么多的加油机,空军也未必愿意,毕竟这是为海军提供支持。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过去几个月里,海军主要依靠的是伙伴式空中加油。
要说的话,美国海军高层早就认识到,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空军肯定靠不住。尤其是在靠近敌国本土的前沿地带作战,舰队多半就只能孤军奋战。对舰队来说,或者说对舰载航空兵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不够远,无法让舰队在远离敌国本土的海域发起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海军一直着力于发展舰载加油平台,而且选中了任务载荷系数非常出色的舰载无人机。按照美国海军的构想,由隐身性能出色的无人加油机与F—35C协同作战,提供伙伴式空中加油,就能够把F—35C的作战半径延长到一千五百公里,进行两次加油甚至能超过两千公里。关键是,研制无人加油机的难度比无人攻击机低,而且在操作与使用上也不存在太大挑战,还能够控制成本。在很大的程度上,舰载无人加油机是提高舰载航空兵作战效率的倍增器。
可惜的是,前前后后搞了十多年,至今都还停留在设计研制阶段。不是存在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而是采购数量太少了,导致均摊的研制经费高得吓人,进而使得批量采购的单价居高不下。按照波音公司的报价,即便是批量采购,MQ—25A的出厂单价都要两亿美元,而美国海军能接受的上限是五千六百万美元。只不过,这里也有公司的问题,即波音公司打算在海军的无人机项目上大赚一笔,填补在其他产品上的亏损。也就是如此,海军倾向于另起炉灶,放弃波因公司的MQ—25A,跟其他公司合作,研制一种性能差不多,而且价格能够让海军接受的无人加油机。只不过,这也意味着,需要再花几年的时间进行论证,整个项目会再次推迟。
其实,受伊朗战争影响,美国海军已经做出了调整,打算先采购一批MQ—25A应急。只不过,受到之前耽搁产生的影响,加上这才短短几个月,波音公司就算是积极配合,也无法立即交付足够的MQ—25A给海军使用。更何况,波音公司认为这是一个让MQ—25A起死回生的机会,并且借此与海军讨价还价。为了让海军大量采购装备MQ—25A,波音公司提出了一
个优惠方案,用三百亿美元的总价出售一百八十架MQ—25A给美国海军,其中包含了扩大生产线的费用。如果美国海军坚持只少量采购试用,就要支付扩大产能的费用,三十架的采购费用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结果是,美军到现在都没有获得批量生产的MQ—25A,或者说至今都没有跟波音公司签署采购合同。
正是如此,执行伙伴式加油任务的依然是F/A—18E/F,而且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安排。
加油机靠不住,那就只能尽量使用防区外打击武器。
其实,在第一个月,打垮伊朗的防空体系之前,不管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还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都主要使用远程弹药。即便是新锐的B—21A,也很少执行突防任务,都是在几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之外投射导弹。即便在打垮了伊朗的防空体系之后,因为有很多野战防空平台幸存下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威胁,所以美军的战斗机依然得在尽可能远的地方投射弹药。
由此,产生了一个奇怪现象。
做为“战斗轰炸机”的F—35C被用来执行制空任务,做为“战斗机”的F/A—18E/F承担了更多的打击任务。主要是,F/A—18E/F有更强的挂载能力,可以携带四枚巡航导弹飞行一千多公里,再对数百公里之外的目标发起打击。虽然F—35C也能够使用外部挂架携带相同的巡航导弹,但是会丧失隐身性能。如果只使用弹舱携带弹药,F—35C就没办法使用大尺寸的对地打击弹药。更何况,弹舱的容量非常有限,使得F—35C在隐身模式下的作战效率远远不如F/A—18E/F。
只是,使用远程打击弹药的问题同样突出。
说得简单一点,弹药的打击距离越远,价格就越贵。事实上,发展到现在,美军的精确制导弹药,依然以各种炸弹为主,原因就在这。跟导弹相比,炸弹更加的便宜,即便是配备滑翔增程组件的JDAM,单价也就几十万美元,而一枚普通的空地导弹就要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美元。更何况,常用的JDAM都是用普通炸弹改造而来,制导组件就几万美元,大量使用也没有问题。
其实,乌克兰战争早已证明,即便是美国,都没有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做好准备,平常储备的弹药严重不足,而战时动员生产弹药的代价有太大。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昂贵的弹药根本经不住大规模消耗。
伊朗战争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的突出,或者说是完全显现了出来。
在经历了第一个月的高强度空中打击之后,美军降低了打击强度,开始以压制为主,其实就是弹药不够用,而且华盛顿那边不愿意为采购新式弹药投入更多资金,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哼是如此,佩里奇觉得,美军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用光了库存弹药,而被迫结束军事行动。
关键,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