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血淋淋的现实面前(1 / 2)
第538章血淋淋的现实面前
作为晚辈的沈岩,站在一边听了满满一耳朵的平时接触不到的大人物的谈话。
后果是三观有点碎裂。
这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开口闭口都是利益。
从他们的口中,沈岩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人最担心的还是衙门查账的事情,牵扯到他们。
现在看来,如果贾琏针对大家,只查账的话,苏州城里的这些乡贤们,应该不会受到牵连。
众人分析的结论,钦差的意思,配合他的查账,相安无事,那就是德高望重的乡贤,不配合,那就是带领刁民与官府作对的劣绅。
“各位,依我之见,还是先观望一阵子吧。钦差带了兵来苏州,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还是不要硬碰硬的好。”沈大伯在对众人说了一番话,得到众人的认可,纷纷附和,各自散去。
沈岩跟着沈大伯送走客人,想要离开回家时被沈大伯叫住:“钦差还有什么话,你没转述的”
沈岩心头一惊,脸上犹豫了一下道:“侄儿不是给钦差做了一回通译么钦差大人的意思,如果有人报复,可以找他帮忙解决。”
沈大伯听了嗤的一声:“报复什么打行的人就是刚才那些人安排过去捣乱的。今年知府衙门收的好几回税,他们都参与分钱了。钦差来查账,他们着急了,生怕被连累,派人去捣乱。你不要害怕,大伯护的住你,倒是你与钦差大人的缘分,不要轻易错过了。”
沈岩很想全盘托出,结果听到更劲爆的,心头五味杂陈。这意思,大伯也是参与分钱的一员啊,难怪平时很少关心自己,突然叫来嘘寒问暖。
“多谢大伯!”沈岩还是很机灵的,没有露出破绽。沈大伯也没察觉他的不妥,脸色难看应该是担心被报复。
心情复杂的沈岩,趁着夜色离开了沈府,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要不要完全倒向钦差大人呢
回到家中,家里娘子还没睡,在灯下缝补孩子的衣服,等着他回来。
沈岩看了一眼娘子身上的衣服,想到过年都没舍得换新衣服的娘子,不由内心一阵愧疚。
给沈大伯等人跑腿,一文钱好处都没落下,全是嘴上的好处。贾大人则是干脆利落的表示,可以帮忙转户籍,去北方考试。
放下手里的活,沈娘子去打水给沈岩洗脚,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为了供沈岩读书,家里一大半的收入都在沈岩身上,娘子也从无怨言,只是越发的精打细算,做到丈夫在外体面,孩子在家吃饱。
“说个事情!”沈岩没忍住,对娘子低声道。
正在低头给他洗脚的娘子,抬头笑道:“说呗,听着呢。”
“是这样的,钦差大人……。”说完了换户籍异地科举的事情后,沈娘子一脸的惊喜:“钦差大人待人真厚道,此事不可对外张扬。”
“那是,除了你,没告诉别人。明天一早,我就去找钦差大人,帮忙跑腿,把事情定下来。”
夜深了,贾琏还没来得及睡,副官范平送来的一份调查报告,要看完了才睡。
报告的内容关于打行,工商业发达的苏州,自然有很多利益纠纷,为了利益之争,自然会出现一类帮人平事的团体。
打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团体!
千万不要小看这么一个民间灰色地带存在的组织,犯法的事情,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们可没少做。
仅仅是苏州府记录在案的民间纠纷案件,过去三年就记录了一百多起牵扯到了打行,没有记录在案的只会更多。
而且记录在案的案件,集中体现在与外地商人的纠纷上,一些外地商人到苏州来做生意,与打行发生了纠纷,苏州知府的判决看似还算公正,实则不然。经常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一批货运到外地销售,因为与地方上的纠纷被耽搁了,货物的保质期是一个问题,被耽搁的时间成本又是一个问题。错过了价格窗口期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么说吧,同样一批货,今天的价格是今天的,明天可能就跌的很惨。因为纠纷错过了价格窗口期,这笔生意就亏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高端的商战往往朴实无华,同行是冤家,相互之间谈不拢的时候,都要收买打行帮忙开战。
还有一类案子,就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打行,为争夺水运的保护费开战。
不明白就看香港的老电影,黑帮不敢找李黄瓜收保护费,但是你做小生意的,不给钱就砸你的铺子。
说穿了,打行就是黑恶势力,只不过以行会的形式存在。打行的背后,有苏州各大势力的背影。
道理很简单,这类黑灰势力,没有官府和地方大户的撑腰,早被人干死多少次了。
对苏州的乡贤势力,贾琏还是很谨慎的。这里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城市里有一小半人口靠工坊过活。如果出了乱子,倒霉的只会是底层的打工人。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贾琏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一点代价,而且还不允许他们转嫁代价,否则这个教训就没意义了。
苏州这些所谓的乡贤,根据面前的这份报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产业是土地,工商业占比较少,另一类则是工商业为主。
前者在贾琏看来是必须出手教训的目标,后者则可以拉拢。
当然了,在正式做事之前,必须搞出点动静,给这些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们一点来自神机镇的震慑。
清晨,天还没亮,大街上已经有不少为了生计忙碌的身影。
密集的脚步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早餐铺子里一对老夫妻,惊恐的看着神机镇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快速的走近,走过,继续往前。
吓坏的老夫妻总算回过神了,忙不迭的撤掉柴火,这一锅的锅贴底部已经焦了。
“当兵的一大早不睡觉乱跑,真是害人。”
“管那么多干啥,赶紧把这锅锅贴起锅,孩子们起来吃掉。”
老夫妻的抱怨,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普通人也就是抱怨几句。
哪天普通人连抱怨都不能,要在茶馆里贴告示,“莫谈国事”,那才真是要出大问题了。
总体上,因为发达的工商业,苏州本地人还算过得去。难的是那些从外地来城里打工的人,租住在城外草棚子狭窄的空间里,每天要干十四个小时以上的活。省吃俭用的去掉一切开支之后,绝大多数人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十两银子。
神机营经过的地方,还是有一些路边的住户被惊醒了,骂骂咧咧推开窗户的人不少,都是看一眼就关窗户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