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二章 崩盘(二合一)(2 / 2)
这一看,司马休之的心凉了半截。司马允之伤势极重,全身鲜血淋漓,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头脸发髻里全是血污,已然气若游丝了。
几名郎中到了之后,立刻开始检查伤势。最后查验的结果是,司马允之身上的那些伤口倒并没有什么,那是被荆棘刺条扯烂了衣服之后的皮肉伤,并不致命。脚上的骨折也不致命,肋骨断了两根也不足以致命。致命的伤口在头部,有多处重击伤痕,特别是后脑勺的一处,最为致命。
随行将领和亲卫禀报了情形,郎中据此推断为司马允之摔断脚之后顺着山坡滚下去的时候,头部在山坡的石头上经过多次的撞击,导致了重伤。最后头部撞在一块大石头上,正是后脑勺撞了上去,导致了头骨的碎裂,这才是最致命的伤势。
司马休之忙问:“可有活命的机会?”
一名郎中摇头叹息道:“我等只能尽力而为了,一般这种伤势……最好是准备后事为好。但我等将竭尽全力。”
一般郎中说这种竭尽全力的话,那便是没治了。司马休之心如刀割一般,扑倒在司马允之身旁大声嚎啕。
“三哥,三哥。怎会如此?早知如此,便该我领军前往才是。可你又不肯。三哥,你可一定要好起来啊,我谯王一脉兄弟四人,大哥二哥已去,你可不能抛下我一人啊。”
但司马允之已经完全听不到他的话了,他的伤势太重,神仙也难回天。
熬到了辰时时分,郎中叹息着宣布抢救失败,司马允之气绝身亡。司马休之大悲,忙命人将消息送往京城,禀报司马道子,请求司马道子允许自己离开姑塾,护送司马允之的尸体回京治丧安葬。
司马允之的死,只能说是自己作的。他看不清自己有多少本事,一场意外的胜利给了他信心,从而搞出了这出闹剧。但究其根本,还是司马道子用人不当的问题。司马道子掌权以来,身边围绕着的都是一群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有真本事的没几个。一些大族子弟,虽然有些才能,但在掌军之事上,司马道子担心这些人不够忠诚,故而不肯重用他们。谯王一脉司马尚之司马恢之乃至司马允之几兄弟,都是身份上位,而非因才能得到重用。
这表明,司马道子统治下的大晋已经不复往日荣光。当年王谢桓氏郗氏庾氏等大族犹在,虽然争斗甚剧,但起码不至于朝廷无人可用。
大晋落日余晖,便只能用司马允之这样的人来独当一面,自然不可能有好结果。
……
荆州军的进攻没有因为司马允之的死去而停止。就在司马允之咽气之时,燕子矶上水军的战斗也在激烈的进行着。
昨夜的大胜之后,燕子矶形势逆转。损失四千人之后,燕子矶的守军实力减半,而侧翼小岛上四千余人的兵马已经足够完成对中心燕脊岛的进攻。
辰时时分,侧翼小岛上的兵马乘坐小船再一次对中心岛发起进攻。近四千兵马,乘坐两百余艘小船,同一时间发起了进攻。本来小船数量还不够,之前的进攻还需要来回倒腾两趟。昨晚朝廷水军冲滩之时,白白送来百余艘,这下让所有的攻岛兵马可以同时发起进攻了。
中心岛上聚集了两千余人,那已经是胡彬在昨晚的失败后临时调整了兵力部署,从别处岛屿再一次的调拨兵马增援的结果。也只能增兵到两千人了,因为其他小岛上的人员也不多了。若全部增援中心岛,则其他小岛便要被对方全部轻松占领了。
事实上,在进攻中心岛的同时,对方分出了几百人进攻中心岛侧翼的几座小岛,本就是有夺取全部岛屿的意图。
近四千攻岛兵马从南北两侧攻上中心岛,虽遭受对方弓箭手的凶猛打击,在攻岛之初遭受了较大伤亡。但一旦登岛接战之后,战斗便没有了悬念。双方在崎岖的岛屿上厮杀了不到半个时辰,荆州军便占据了全面压倒性的态势。无论在兵力上还是兵士的战斗力上,荆州军都高出一筹。
胡彬一度试图从大岛上率军增援,但荆州水军即刻行动,战船逼近大岛,表现出攻岛之势,。迫的胡彬不得不退兵自保。
巳时时分,中心燕脊岛被攻克。至此,胡彬所在的大岛和中心岛下游的五座岛屿彻底被切断。胡彬自知大势已去,他知道,对方的下一步便是围攻大岛了。即便对方不攻,大岛上粮食物资也撑不到三天,必败无疑。
“诸位,你们逃吧。燕子矶已经守不住了,趁着敌人尚未进攻,你们乘坐小船,从南北水道逃走,还有生机。让后方小岛上的兄弟也一起逃走吧。告诉水军副都督刘将军,将战船退守秦淮河口,那里水面狭窄,又有岸上兵马的配合,或可一战。这也是最后可以和敌人周旋的可能了。走吧,都都走吧。”胡彬对岛上众兵士道。
“胡将军,你呢?一起撤走便是。”身旁将领道。
胡彬苦笑道:“我丢了燕子矶,回去也是个死,那还不如誓死守岛,以身而殉。”
一名将领低声道:“胡将军,何必如此?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或者,咱们打不过,干脆便投降了就是。反正……京城也未必守的住。”
胡彬摇头道:“兄弟,你说这话,我也不怪你。但我父母妻儿都在京城,我若这么做了,他们都会被王爷杀死。我怎可为了一己活命,害了我的家人。更何况,我胡彬当年曾跟随谢大将军纵横疆场。淮南一战,我率水军增援,曾经亲自和李刺史的兵马攻入寿春城,也算是立了些功勋,见识了大场面。我一生效忠大晋,怎可自毁声誉。死则死耳,不足为惧。”
众人对胡彬很是敬佩,对他说的话也很是感动。但是终究性命要紧,岛上一千多名兵士中有一大半选择了乘船逃离。当然也有一些硬骨头的,为胡彬气魄所感,坚决留下来守岛。胡彬苦劝,他们不肯离开,便也只能作罢。
攻大岛的战斗很快开始。在收拾了中心岛上的残局之后,攻岛兵马分兵一千留守,其余两千余人从侧后方进攻大岛。
胡彬率领留守的四百多人死战,从大岛尾端一直退守到大岛西侧最高的峭壁之上,身边兵士死伤众多,只剩百余人坚守峭壁顶端工事。荆州兵士难以进攻,一时无措,只得围困不攻。
胡彬倒是喊话给进攻之人道:“请你们领军之人前来说话,我有话要跟他说。”
桓谦于午时时分登上大岛,他率领众人来到峭壁之上,他立刻认出了胡彬。
“那不是北府军水军都督,龙骧将军胡将军么?当年你我曾有数面之缘,不知你可还认识我。”桓谦道。
胡彬拱手道:“怎不认得?你是车骑大将军之子,当年在京城见过。”
桓谦点头道:“我才知道,是你驻守于此,难怪兵马反应迅速,我花了两天时间才攻下这里。胡将军领军,自然不同。”
胡彬苦笑道:“倒也不必挖苦我,你已经赢了,又何必耻笑我?”
桓谦摇头道:“绝非耻笑,是真心话。胡将军,事已至此,何必坚持。为司马道子这弑君逆贼效命,有何意义?我荆州水军如今正缺你这样的人物,放下兵刃投诚我荆州军,助我主南郡公一臂之力,岂不美哉?”
胡彬摇头道:“君之美意,我很感激,可我不能投降。我只求一死,希望桓将军能念在你我有数面之缘的份上,饶我属下不死。我将感激不尽。”
桓谦皱眉道:“何必如此?是了,莫非司马道子控制了你的家人?”
胡彬摆手道:“多说无益,恳请桓将军应允。”
桓谦沉吟片刻,点头道:“好吧,答应你了。”
胡彬笑道:“多谢,桓将军必不会食言,诸位兄弟,你们可活命了。各位,我胡彬不能和你们同行了,就此别过。”
说话间,胡彬纵身一跃,身体摔在下方水边嶙峋的岩石之上,鲜血染红了江水。他身边的兵士们大声哭叫,嚎哭不已。
桓谦叹息连声,沉声道:“好骨气。命人收敛他的尸身,厚葬于他。”
午后未时末,燕子矶下游小岛上的守军得知胡彬已死的消息,纷纷开始逃离。下游数十艘大船也掉头往下游逃去。荆州水军兵马迅速进驻燕子矶各岛,将燕子矶区域水面全部控制。至此,最重要的姑塾江面水域争夺,以荆州水军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