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一章 会商(二合一)(1 / 2)
会商开始,有了之前的不愉快,气氛略有些尴尬。不过,对于苻朗而言,倒也少了一些顾忌。此番前来会商,本就不是什么好差事,也无需什么好气氛,若是对方笑脸相迎,还有所顾虑。现在庾冲这么一闹,反倒放开了。
“相王的信,我家李刺史已经收到。国难当头,桓玄逆贼作乱,朝廷兴兵,师出有名。我徐州虽然力小财薄,但也不能袖手,当尽绵薄之力。故而,李刺史派我前来京城会商此事。我也不兜圈子,知道朝廷时间宝贵,出征在即。索性交了底便是。李刺史决定全部答应相王的条件,穷尽我徐州物力财力兵力,为朝廷平叛贡献力量,以保我大晋朝廷安定,百姓安宁。”
王绪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此番请求李徽援助,朝中多有争论。即便是王绪,也认为是自取其辱。认为李徽定然不会答应。
只不过因为局面紧急,兵马粮草物资都捉襟见肘,而西征之事也不能再耽搁下去,所以司马道子硬着头皮这么做了,想碰碰运气。但其实,司马道子自已也承认,成功的可能不高。
今日王绪代表司马道子先行同徐州派来的人会商,便是担心遭到拒绝,面子上过不去。所以让王绪先行试探。若有可能,则亲自接见苻朗进行商谈,于颜面上稍微过得去些。
但没想到,苻朗上来便给了个定心丸吃。
“当……当真?这可太让人意外了。我本以为……呵呵,李刺史为国为民,忠心赤胆,朝廷不会忘记李刺史所做的一切的。我代表相王,代表朝廷,感谢李刺史。然则,我是否可以想相王禀报此事?让他也高兴高兴?”王绪忙道。
“王大人请便。”苻朗笑道。
王绪开心的搓着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倒是一旁的谢汪觉得有些不对劲,答应的这么爽快,这显然不是李徽的风格。李徽没有理由这么做。
“元达兄,我斗胆插一句嘴。不知这一切可有条件?”谢汪问道。
苻朗哈哈大笑道:“谢大人,这还用问么?我们总不能白给你们吧。我徐州也不容易,你们张口便要这么多东西,岂不是掏空了我们的家底?不久前,我徐州和燕国交战,损失不小。朝廷也没有出兵助我们,全靠我们徐州自已顶着,消耗巨大。此番再无偿援助你们,我们徐州自已怎么办?燕国再打来怎么办?”
王绪咂咂嘴,心道:果然不是无偿的,是有条件的。不过,对此王绪有心理准备。当真是全无偿的赞助,反而让人觉得不踏实。对方要价,那恰好说明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怎样的条件?愿闻其详。”王绪收拾心情,沉声问道。
“仲业兄,李刺史说了,朝廷用兵,理当全力相助。你们不是要十万石粮食么?李刺史决定给你们十二万石,多给你们两万石,让将士们有更多的充足的粮草消耗。无非是徐州百姓勒紧腰带,饿几顿罢了。”苻朗笑道。
“那太好了。太好了。”王绪连声道。
“你们要战船百艘,李刺史也说了,砸锅卖铁也要满足你们。但我徐州战船不多,只能给你们十艘大船,三十艘中型兵船,外加八十艘乌篷船。这已经是我徐州全部的力量了。水军船只全部调集了。若是朝廷嫌弃,那便罢了。这一点上我们实在无能为力。”苻朗道。
王绪连声笑道:“不嫌弃,不嫌弃,感激还来不及呢。我们的目的也只是要百艘中小渔船。太感谢李大人的慷慨了。”
苻朗点头,沉声道:“除此之外,决定提供一万五千领盔甲,十门火炮,外加炮弹和若干炸药包等攻城火器。这可也是我们徐州能拿出来的全部的家当了。”
王绪眉开眼笑,连连作揖。
“这些粮草物资,都是我徐州军民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本来无偿给朝廷也是可以的,但是百姓那边交代不过去。所以李大人的意思是,最好能给予一些补偿进行交换。一则堵住百姓的口,二则,也请朝廷体谅我徐州物力维艰,支撑不易。”苻朗道。
“是是是,理当如此。请直说,需要拿什么交换?恕我冒昧,朝廷现在钱粮两缺,财政紧张,拿钱买,恐怕是不成。要不这样,以朝廷的名义作价打个欠条,回头慢慢的偿还,如何?”王绪道。
苻朗呵呵一笑道:“那成何体统,哪有向朝廷要账的。李刺史知道朝廷困难,并不打算向朝廷要银钱。李刺史说了,这些东西真要是算银钱的话,那可是天价。此刻朝廷正需要钱作战,若是要钱的话,便背离了援助的初衷。所以,我们只希望朝廷拿些东西来抵押便可。”
王绪沉声道:“但不知李刺史要什么抵押?”
苻朗道:“很简单,以矿抵押。当涂大铁矿是我大晋产铁矿重地,恰好我徐州缺少铁器。所以,若是朝廷愿意的话,可拿出每年矿场产量的一半铁矿作为抵押。这样,既不让朝廷以钱银交付,又可让我徐州得到相应的补偿。”
王绪身子后仰,心中冷笑。李徽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居然想要当涂冶的矿场年产量的一半,打的好算盘。
“元达,莫怪我多嘴。元达可知当涂冶一年产铁多少?”王绪淡淡道。
“据我所知,当涂铁矿年产精铁二十万斤。”苻朗道。
王绪笑道:“数字大致不错,去年是二十三万斤,前年是二十二万斤。便以二十万斤计,你们一下子便要走十万斤铁,这有些不合适吧。十万斤铁价值几何?年复一年的拿去,岂非是一本万利?朝廷盐铁税收,你徐州岂非要全部拿走?盐渎大盐场已经为徐州所据,现在又要铁矿?呵呵,恐怕不妥吧。”
苻朗拍拍脑门,笑道:“哎哟,我忘了。仲业兄误会了。李刺史说了,朝廷盐铁乃是国之重要物资,徐州若不是需要一些补偿,断不敢动这样的主意。眼下是权宜之计,故而,我们只要五年。五年之后,此事便作废。”
王绪一听,笑道:“原来如此。五年……嗯,时间虽然长了些,一年十万斤,五年五十万斤铁,还算合理。不过此事我不能做主,得禀报王爷和朝廷定夺。”
苻朗笑道:“你去禀报便是了。不过除了这个,我们还有一个要求。李刺史说,朝廷要借兵得事情,恐怕需要斟酌。但也理解朝廷的难处。所以,李刺史说,可派兵马进驻庐江历阳襄城三郡,协助朝廷进行防守。这样一来,既可免朝廷江北之忧,全力平叛,同时也能保护铁矿安全。朝廷只需任命我徐州官员上任三郡,我徐州东府军便派三万兵马入驻协防。五年期满之后,撤出三郡,归于朝廷。”
王绪闻之,心中怒气升腾。搞了半天,这才是重点。李徽的胃口可真大啊,他居然想要趁机攫取扬州北三郡之地。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他们想的太美了。
王绪缓缓站起身来,神色变冷,拱手道:“元达,这样的事,本人无法答复你,需要禀报朝廷和相王定夺。我看,今日商谈到此为止,请回馆驿安歇。若相王有命,再行知会。”
苻朗起身拱手笑道:“好说,好说。不过请转告相王,需得快些答复才是。我明日逗留一日便回徐州。若错过了十日,相王恐怕要派人往徐州才能商谈了。我们倒是没什么,就怕耽误了朝廷的平叛大事。”
王绪冷声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