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代晋 > 第一二二四章 高度

第一二二四章 高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州,淮阴。

在北方大战烽烟四起之时,徐州一片岁月静好,天下太平。

当然,这是表面上的情形。在得知燕国派兵出征进攻魏国的时候,李徽便召集了众人进行了多次的研判和商议。

之所以李徽如此重视,是因为李徽意识到这一次燕国和魏国的战争很不寻常。真实历史之中,燕国和魏国的大规模交战最终造成了北方局势的剧变。一个庞大势力的崛起,并且最终一统天下的国家便是魏国。

虽则李徽已经不太相信真实历史的进程,但每每在关键时候,这时代的历史进程和真实历史的进程的高度重合,又让李徽不得不加以注意,不能掉以轻心。

李徽的心情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真实的历史演进会在这个时代复刻发生,这样的话,他便可以把握住时代的洪流和走向,便如同洞悉了天机一般的掌握主动。

但是,另一方面,李徽却不得不承认一点。这里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很多事已经完全不同历史进程重合。自已的出现已经扰动了时空之流,天下格局和许多人的命运已经不同,所以所知的历史不可信任。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切如真实历史一般发生和演进,那么自已算什么?自已所做的一切努力,这些实实在在的实力岂不是全是镜花水月?

这不光是不能接受的一点,也是李徽不相信的一点。以徐州如今的实力,又有谁能够轻易的将自已抹去?更别说天下的局势,目前对徐州而言还是大大的有利。

但燕国进攻魏国这件事,无论是否是历史真实的那一战,都关乎北方格局。李徽想要知道,在这种时候,徐州能够做些什么。是否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或者是得到一些在混乱中浑水摸鱼的机会。

徐州内部对这件事的看法显然不太一致。不过这一次,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坐山观虎斗。荀康赵墨林等人都认为,在去年的大战之后,情况有了些变化。徐州不宜参与其中,因为徐州需要时间恢复实力和进一步的壮大实力。

有意思的是,这恰恰是李徽之前一直坚持的观点。为此曾被不少人诟病,认为李徽不思进取。

但东府军高级将领们是另外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这是进攻燕国的绝佳机会。之前燕国悍然进攻徐州,造成了东府军的巨大伤亡。虽然最终击败了他们,重新订立了和约,但这笔账在军中诸将心中是过不去的。

特别是李荣,当初在彭城北一战大败,差点造成了可怕的结果。虽说很大的原因是天降大雨导致火器无法发射的缘故,但贸然进攻,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也是造成大败的根本原因。

那场失败之后,李徽虽然对李荣进行了处罚,但不久便恢复了李荣的职位。但这件事被李荣视为奇耻大辱。新年的时候,李荣回到淮阴见李徽,对这件事做了深刻的反思,可谓是痛彻心扉。

李徽倒是并不太放在心上。李荣已经做的很好了。在北府军年轻一辈之中,李荣的成长最快,也立下了累累战功。当场丹阳李氏中的那个少年,如今已经统帅万军,独当一面,李徽已经很欣慰了。至于那场战斗的失败,只能说是李荣更进一步的一场教训。经过那场失败之后,李荣会变得更好。他向来是个能够反思改正不固执之人。

但无论如何,那场战败给了李荣很深刻的震动。和军中大多数将领一样,他们渴望报复燕国,洗刷耻辱,为战死的东府军将士们报仇。所以,自周澈李荣而下,众多将领都认为应该趁此机会,攻打燕国。起码也要侵吞部分关东土地,以达到实际的好处。

而文臣之中,苻朗的观点更为激进。他的提议不仅仅是乘势进攻,而且是要乘机攻灭燕国,夺得关中之地。

苻朗的想法李徽多少能够理解,这确实是一次机会。如果这是一场决定了燕国未来和北方格局变化的战斗,那么此刻若不出兵参与这场瓜分燕国的狂欢,便会错失良机,令拓跋珪坐大。拓跋珪的势力一旦南下,那将是全新的挑战。

这里边有个关键的问题,到底是和燕国为邻符合徐州的利益,还是和拓跋珪的魏国打交道更加的容易?燕国的存亡自然和徐州无关,但对徐州未来的影响必然巨大,必须要对此进行研判。

多次的会议和研讨之后,尽管李徽也生出过多次想要趁机出兵,侵吞更多关中土地的欲望。但是一条条的分析研判之后,众人还是冷静了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