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九章 验证(二合一)(1 / 2)
三月阳春,万物勃发,生机勃勃。
位于淮阴东南四十里外的一处碎石山山谷之中,一次至关重要的验证正在进行。
过去四个多月,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关于新型底火雷汞的制造基地却热火朝天的建造着。有着李徽的意志作为推动,这件事毋庸置疑的成为头号秘密推进的项目。
这片碎石山地处偏僻,山野之间全是碎石嶙峋,长满杂树荆棘,不能耕作开垦,不能放牧牛羊,根本就是一块无用之地。这一次,李徽选择在这里建立新型弹药配制基地,正好是利用了这里毫无用处的山地。碎石山是方圆十里左右的小山,远离城池和周边的农田水源,既便于保密,也便于处置废弃之物。
基地射在上方的山隘上。利用炸药包炸了十几天,才将整片山隘上方崎岖之地全部炸平清理,整顿出方圆里许的一片空地。之后,调集人员前来建造房舍和各种所需的设施。
之所以在山隘之上建造,是因为地势较高,通风好。雷汞的配制,绝不可再密闭空间之处,所以才花大气力在山隘上选址。
调集了东府军工兵五千余人,在严寒之中辛苦工作了两个多月,各项前期土建工作和道路修整工作才全部完毕。
李徽当即下达命令,将碎石山设为军事禁区,南北山谷出口设立关卡,各派两百兵士守住南北入口。并在东西山峰高处和要害之处建立了八个瞭望哨,日夜警戒巡逻,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偷偷侵入其中,窥探机密。
在内部人员的配制上,李徽更是精挑细选,确保不再会出现如刘裕那样的人混进内部的情形发生。每个参与其中之人,都进行了类似政审的摸底,对其日常表现,家族关系,为人处事,人品性格进行了暗中的考察和评估。最终,挑选出百余人进驻其中。
当然除了这百余人,还有数百人在外围工作。比如搬运丹砂,运输各种物资等体力活和外围事务。只要不涉及核心机密,倒也无妨。只需加强日常管理便可。
二月中开始,基建和人员以及各项事务尽皆到位,李徽亲自主持之下,开始了初步的运行。丹砂炉开始制备水银,硝石干馏制备硝酸,核心的实验室中开始按照程序制备雷汞。
李徽亲自上阵,带着葛元等人捂着防毒面具没日没夜的在实验室忙活,试验各种浓度和配比的反应,摸索出一套效率在目前最高的制备流程。
但虽然如此,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制备出的雷汞依旧少的可怜。耗费的资源和钱财巨大,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但李徽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目前消耗巨大,产出似乎不成正比。但是雷汞将给火器带来革命性的成果。以底火发射的弹药射程和威力都将是火药所不能比拟的。改变了火器的射击方式,在提升设计效率上也将是革命性的。更别说,利用雷汞的特性,可改变重炮引爆方式的改变,将彻底解决之前必须靠着引信的长短来进行延时引爆的不稳定的问题。
而单单只是作为底火和火帽引爆所需的雷汞数量也无需太多。在目前不能大规模的制备雷汞原料的情形下,配合现有的黑火药进行改进是最好的策略。
不进行改进自然不行,但操之过急也显然不行,要正视目前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的局限性才成。
三月中,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李徽来到碎石山下的谷地。今日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测试,新式枪械的射击和火炮的射击,验证底火射击和炮弹火帽的可行性。一旦试验成功,便可有序进行下一步的火器的革新了。
狭长的山谷之中,李徽的面前摆着一张桌案。桌案上,一支全新的枪械摆在面前。那是历经数月之久,东府军火器作坊精雕细琢多次返工制造出的第一支带有撞针的枪械。和之前的火铳相比,其结构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
这是带有拉栓和撞针结构的枪支,虽然结构略显臃肿,但是已经是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李徽完全是根据自已的想象画出了十几张图形,慢慢的完善和集成,命工匠制作而成。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可谓穷尽了心力。若不是在后世见识过这东西,知道一些基本的机械原理的话,那是根本完不成的。
即便如此,眼前这支火器也只是初步的雏形,勉强可以完成李徽所希望的后膛上弹,扳机击发,拉栓退弹的效果。结构上未必合理,但基本的功能只要能够达到,其后便只需进行优化和改进便可。
众目睽睽之下,李徽拿起了枪,拉动枪栓咔咔咔一阵操作,确定无误之后,这才看向一旁桌上摆着的十几枚寸许长的子弹。
那些子弹制作起来相对简单些,只是颇为昂贵。铜质弹壳,这可是硬通货。但是除了拿铜制作,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大规模可使用的材料。弹壳需要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延展性,这样才能让弹头嵌入密封,且射击之后保证弹壳的完整。好消息是,弹壳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倒是可以接受。
这些子弹个头并不大,即便如此,一枚子弹的成本也自不菲。最下边是装底火之处,中部装的颗粒化的黑火药,前方是铜壳铅芯的弹头。
李徽拿起一枚,拉开枪栓,将子弹塞入枪膛,缓缓将子弹推入枪膛内部,然后举枪瞄准前方的五十步开外的巨型木靶。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李徽。其实,从数月之前李徽开始大张旗鼓的建设这里的时候,许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徽到底在干什么。当然,这得益于保密措施的完备。另一方面,就算他们知道一些碎片,也明白其中的原理。一些最接近核心的人员,只知道李徽在制造一种新的火药,能够不用点火便可击发。绝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但所有人都明白,李徽大费周章,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搞这样的东西,显然不是闹着玩。这件事如果失败,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多人在过去四个多月以来的辛苦建设的成果。
李徽自已也很激动。穿越至此,他有无数个将后世的东西搬运而来的想法。但事实证明,受限于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直到今天,他能够成功的事情不多。火器这件事是不多的其中之一。
现在,自已要沿着这条路更进一步,大费周折的用极低的效率和极高的损耗弄出来的底火若是不能成功,那对自已而言将是极大的打击。
即便在不久前,用底火引燃颗粒黑火药的试验进行了多次,但此刻能否真正的射出子弹,完成实际意义上的应用,为自已的想法赋予实际的意义,完成一个划时代的火器的革命,李徽还是没有万全的把握。
“预备!瞄准!”李徽自已为自已喊起了口令。同时打开了锁定扳机的按钮,手指扣上了扳机。
“击发。”李徽低吼一声,扣动了扳机。
在那一刹那,李徽清晰的听到了弹簧装置弹开的声音,弹簧松开的一刹那开始复原,推动钢制探针向前撞击,精准的撞击到了子弹尾部的凹槽内。一瞬间,雷汞在撞击之中被引燃,然后引燃了弹壳内部的黑火药。轰鸣声中,李徽手中的枪支巨震,枪口喷出了烟火。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当火器在没有点火的情形下轰鸣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