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尊 > 第二百六十八章 玉佩琳琅行傩步,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二百六十八章 玉佩琳琅行傩步,且放白鹿青崖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能这么快来到湖岸边的修士自是有些不凡的。

其中一名青年文士身穿白袍,衣带当风,然眉目犹如刀削,极是凌厉,袖中自有剑气。

崔啖眼中的登徒子看了,都不禁被剑气刺得泪流。

他揉了几下眼睛,却听那青年文士道:“吴越剑阁,钱棠!”

另一名佛门修士手中捻了一串念珠,亦是面容英俊,崔啖专门看了他手中的珠串一眼,知道那是白马寺菩提灵根所结的智慧子。

由高僧加持,刻画佛像成串,极是不凡。

果然和尚也单掌竖在胸前,稽首道:“小僧白马寺,知晦。”

另一人就神色有些冷淡了,他身穿文饰极为古老的深衣,戴白鹿皮弁冠,脑后辫发上挽,包入冠内,佩戴各种玉饰简直到了繁琐的地步。

但他一举一动,身上的玉佩叮当和谐,犹如大道谐震的乐曲……

崔啖感觉,这人就如同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走出一般。

那种气息,就算是他这般天下世家之首的崔氏见了,都犹如百姓面见贵人。

“齐人高昭,见过诸位!”

齐人这般的称呼略显古拙。

虽然如今世人依然惯称昔年天周诸封国之地为郡国乡里,但到了上层世家,业已常用郡望之号来述明称呼。

高昭行礼完毕,微微抬头,问道:“你是崔家人,博陵崔氏,还是清河崔氏?”

崔啖面色微变,道:“出自清河崔氏,你是姜姓?”

“并非公族,而是高氏!”

他强调道,随即感慨。

“你崔氏有缘得了邹子的传承,自《阳天玄经》之中,衍化出《天衍五德玄经》。后来仙秦造化道那群人逆天而行,开辟天罡三十六法,尔等又得其秘,世代参修五行大遁大神通!随世逐流,如今渐为世家之长!”

“公族若非还有几分底蕴,只怕都比不了你们了,何况我等姜姓高氏?”

高昭见到血脉稍近的同族,才露出一丝笑意。

崔啖却不解道:“我等传承的《阳天玄经》不过残篇,公族世代传承姜氏灵宝礼器,又有《阳天玄经》,为何会比不了我等?”

“世随时变,《阳天玄经》太过晦涩,如今又不同上古,你看,不连我也要赶赴长安,进入楼观福地争夺那一丝结丹机缘吗?”

高昭坦坦荡荡,并不一味以古老为荣。

而是笑道:“族中许多人还在古老的洞天守着齐统,抱残守缺,但我等已然迈出一步,欲在世间成道。”

“新天之后,有练气之士、通法之道,乃至金丹大道流传。”

“仙秦造化道更是以天罡地煞大神通奠定证道之基,新法一步一阶,直通元神。”

“姜姓的老古董却还抱着《九天玄经》,炼神之道顽固不化,故而我才要破门出来,欲在世间成就金丹新法……”

“金丹新法!”崔啖低头咀嚼着四个字。

只感觉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金丹大道都可以称之为新法!

好吧!

毕竟天周之时,还是以《九天玄经》,神道混同之道为正法。

那时候的古老贵族,都是存神通天,以祭司之身,通达神道,再一步迈入阴神、阳神这一条道路。

三代神朝以前,道门还是练气士的天下呢!

通法之路更是要晚到仙秦,才正式开辟……

最近海外也有元婴新法一说,据说是秉承太上之道,婴儿一说。

楼观道就精修此道,可以元婴飞升三清天,更加便捷。

但听闻已成世间正统,号称丹成无悔的金丹大道,在高昭口中竟还是‘新法’。

崔啖就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如你所说,此地颇似归墟幻海……但君子之道,所谓节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傩!”

“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

“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上古之时,天周贵族的修行并无所谓的成熟的‘法术’‘道术’。

便是连‘神通’亦是十分模糊。

一切混沌原始,仪轨、巫术、神法、祭祀、符文、纹饰、通感、神通等等混在一起,乃至相互影响,错杂,形成了三代神朝时期的术法。

因为旧天大道被破,而新天大道方立,故而一切都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比起万妖天庭、五色神庭时期,都差了很远!

是故天周时期,有采诗之官,巡游四方。

将散落民间为修士所创的道韵和术法原型一一收集,然后由天周神朝最为精英的一群人删减,创造。

采十方民智民情。

由最有智慧,境界最高的官方大修士融汇,修正,整理出‘诗’来!

这些诗便是天周时期,从巫术、神法、祭祀、仪轨之中孕育而出,最早的术法原型。

天周修士参修诸‘诗’,犹如如今的修士参道法,悟法术一样!

但不同的是,当时的术法古朴晦涩,更是经由道君级数的大修士修订,而普天之下的修士几乎都会修这一套公开的法术汇编。

而他们也会将自己创造,参悟出种种法术,主动献出,编入其中。

这便是上古术法大全的《诗经》!

天周末年已入中古,百家争鸣时,如今的经学传承,神通术法已经孕育雏形,但《诗经》依然是参修法术,乃至修士斗法的重要经典。

甚至到了仙汉时期,世家大族一样要学《诗》的。

故而高昭所说的话,几乎全部来源于《诗经》。

乃是《卫风.竹竿》中的一句,描述的乃是君子美女出行之时,佩戴玉饰,淇水泉源流淌的美好景象。

《卫风.竹竿》之中的四句短诗,几乎都蕴含着一种原始的术法。

而这一句便是君子配玉之道。

天周神朝,修士无不佩玉。

他们将天地间种种的纹路铭刻在美玉之上,乃是介乎如今的法器和符箓之间的一种‘神器’。

一如昔年燕殊请苍天炼药。

苍天显化为璧,其上的每一颗犹如乳牙的钉纹,皆是大道的显化。

玄门之玄,最早的含义,便是绳索交缠在玉器上留下的痕迹!

是故:云雷纹、饕餮纹、蒲纹、谷纹、涡纹等等铭刻大道的纹路,雕琢成器。

便是寄托着上古巫祭的种种巫术,神只留下的种种神术,乃至修士仰俯天地,察觉的种种道理,近乎符箓、法器、祭祀、礼器融汇的一种东西。

上古修士投掷玉器可以爆发如今符箓一般的通天之能。

又能发动祭仪轨。

乃至与之共鸣施法……

所以高昭一身的玉器,着实都是佩戴在外的符箓和法器。

而佩玉之傩,便是统御全身上下的玉器,犹如傩法一般的大型祭仪。

它也是一种步法,讲究身上的玉器在脚步中碰撞,犹如琳琅锵鸣一般。

由徵角宫羽这般的正音,将所有的巫法神术,玉佩铭刻的大道和谐共鸣,加持于自身。

高昭平心静气。

一但脚步错乱,周身玉佩上的神光碰撞之后就会有冲突,亦难如天音一般和谐。

这乃是以极高的心性修为,驾驭所佩之玉象征的天地万物的一种原始神通。

他微微迈出一步,身上的玉佩,代表天地万物的纹路随着玉佩的轻轻摇摆,相互撞击,神光在撞击中丝毫不乱,发出和谐的天音。

顿时天地万物的纹路汇聚成一种道韵,笼罩着他。

足底已经踩在了水面上,但天地万物和诸神的和谐,近乎共鸣一般的化为了道韵。

吴越剑阁的钱棠感叹道:“未想如今还能见到这等上古之法!”

崔啖也点头赞叹:“今法精而古法博,古人求道,不在乎山川日月之别,水火风雷之精,只见大道于其中,混然成道。是故古法之中,种种术法神通不分五行,甚至更无水火等外相,就连神通术法三教大道的区别也没有。”

“只以天地为师,向大道而求!”

高昭以佩玉之傩,稳稳的行于水面上,一众幻境竟然都难以将他拉下水中,就这么一步一步的迈往湖中。

但少倾,高昭便原路返回,上岸后拱手道:“我心性修为还不够,水面之下有无数幻境滋扰,每一步耳边都仿佛有无数杂音,唯有让身上玉佩碰撞的天音盖过杂音,才能行走于水上。”

“这般傩步耗费精神,走出去短短数十步,就感觉后继无力,只能回来!”

旁人连忙劝道:“高兄能避御幻月,已是神通不凡了!这湖面广大,万不可亲涉其中……”

李休纂钻出水面,看到他们这一群人滞留岸边,张开手,却见一尾金色的小鱼在他手中蹦跶。

柳如烟也再次斩破湖面,翻身上来,道:“刚才谁在湖面乱走,身上都挂着什么玩意?你知道那天音传入水下,被幻境扭曲成了何等魔音,害的我差点上不来!”

“奶奶的……”她朝着高昭一瞪:“是不是你?”

崔啖连忙上前:“高兄欲渡镜湖,难免要显露道法神通,此乃佩玉之傩,上古诗经里的道法,并非有意为之……”

“啥玩意?”

柳如烟眉毛一竖,继而挥手道:“算了!我也管不着你们,但你们渡湖的神通,会被下方的幻境倒映、扭曲!方才魔音着实厉害,乍起之下,我差点没撑住。你们要渡湖的先试一遍,我观望一下,有个准备再下去!”

说着她笑眯眯的从胸口掏出一只灵龟,端是灵性不凡,豆大的眼睛闪烁着一种智慧之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