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逃生三国 > 第4章 董卓入京

第4章 董卓入京(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果然和陈琦预料的一模一样,就在少帝登基不久,何进这个傻不愣登屠夫就策划对十常侍动手,可你的计划要是机密一点倒也算球,结果还偏偏让张让这些个阉货给知道了,那人家还不抢先动手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什么: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么?结果何进就被十常侍割了脑袋当夜壶了。您琢磨琢磨,这夜壶是干啥用的,对不。

再然后,袁绍这浑人直接要求诸侯进京勤王,包括董卓老狗,也被叫了去,单单把陈琦给漏过了。

陈琦不要太高兴哟,倒是陈琦底下的一干文武官员,都是十分的郁闷。陈琦直接道:“这不是好机会么?又不会有人来打搅,多好,有什么值得郁闷的呢?”

被陈琦这样一说,这些文武官员倒也想明白了,不由得暗暗称赞陈琦的睿智。

董卓这条老狗的狗屎运真的是好,稀里糊涂地就捡到了乘乱从洛阳逃跑地陈留王刘协和少帝刘辨。没错,就是捡到了。

董卓一到洛阳,就对着诸多群雄道:“你们在坐的各位都是辣子鸡!你们平素在朝堂之上,一个个都夸口说自己如何如何了得,可今十常侍播乱,你们却束手无策,导致天子与陈留王失落于民间。

按说,俺董仲颍乃是外臣,本来不该对着你等发怒,可你们在天子失落时,又在做什么?一个个抢劫宫中财物,又有几人关心天子死活?如今俺将天子暨陈留王送回,理当为救国贤臣之名望。而且,国家不可一日无大将军,既然你们有过失,那就由俺暂代了。好了,都散了去吧。”

袁术道:“你凭什么?我这里四世三公的尚未说话,你一个战黄巾地败将也敢在这里大放厥词?简直不知羞耻!”

董卓听到袁术责问,心中怒火也腾腾而起。指着袁术道:”我凭什么?就凭我保护天子与陈留王不至于流落于民间,就凭我救驾有功!

我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脸责问我凭什么!天子和陈留王孤苦无依时你们在哪?天子露宿街头的时候,你们又在哪?若不是我西凉军,天子早就饿死了!

你这四世三公怎么来的?还不是天子封赏地?当天子蒙难之际,你们只知道掠夺洛阳城内的财货,现在看到俺得了辅政之职,一个个眼睛血红,你们早做什么去了?”

一干诸侯被董卓一通抢白,竟再也说不出话来。

上党太守张杨,字稚叔,并州云中人。本是丁建阳麾下,丁建阳被陈琦招抚后,其不肯南下许都,以此留在上党剿除山匪。因十常侍杀大将军何进,其率部前来勤王,方才行到一半,洛阳乱事已平,无奈之下,张杨硬着头皮,来到洛阳与诸侯会合。

董卓看向李儒,道:“俺欲谋天下,奈何无统兵之将,文优,你可有主意?”李儒是董卓的女婿之一,另一个则是牛辅。李儒听到董卓问话,忙道:原本并州刺史丁原部有大将吕布,武功卓绝,世间罕有敌手。后来豫州陈琦部攻晋阳,吕布被削去五肢,造作人彘,又置于酒瓮中,以软木塞了,如今想来,应已浸透了吧。“

董卓疑惑,问道:”人止四体,何来五肢?“

李儒笑道:”若是加上那话儿,岂不是五肢?“

董卓好不尴尬,只得讪笑一阵,借故打了一个哈哈,不再继续这一话题。

谁知牛辅却道:”恩相,那陈琦乃是桂阳人,其祖上与徐州陈珪同宗,却是庶出,后破家自立,在桂阳行商,其祖陈望,字玄策,与妻李氏、妾高氏、范氏,共育八子三女,嫡长子淮,字公脩,妻徐氏,育一子璿,字元昉。嫡次子渊,字公保,早亡,无后。嫡三子清,字公俨,妻曹氏,妾段氏、周氏、杨氏,育子女十五人,乃是琨(元伯)、琅(元仲)、珅(元叔)、珩(元季)、瑁(元显)、玠(元惠)、瓖(元雅)、瓘(元达)、琝(元喈)、琦(元甫)、瑍(元孝)、玢(元悌)十二子,而陈琦正是陈清第八子。翠萍、翠兰、翠芳三女。

庶长子涣,字公礼,妻谢氏,育二子,瑗,字元道、现,字元则,此二子尚未及冠,不过六岁之龄,不足虑也。

庶次子泆,字公孝,妻高氏,育子瑀,字元山。

其余皆尚未有后,不说也罢。“

董卓道:”商人逐利,不事生产,乃下民也。其子嗣安可为官宦耶?“

李儒道:”恩相,自十常侍以来,卖官鬻爵,钱多则官高禄厚,故此商者多有为官者。别者不说,便是大将军何进,本屠户也,因献妹有功,乃得封大将军。那十常侍,只要他一口担当,事无不成的。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故此,十常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何进当真不会做事,密谋剿除十常侍,居然一点都不机密,奈何:卿本佳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董卓大怒,骂道:”文优,某是粗人,不懂这些文绉绉的,希望你下次说话直截了当,再这般文绉绉的,定军棍伺候!“

李儒一愣,脸上好不尴尬,青红交变一番,这才道:”小婿明白了。“

董卓又问道:”我军兵少,勤王诸侯兵多者七八千人,少者亦有三四千人,而我军仅三千余若诸侯不服,当如之奈何?“

贾诩道:”相爷,属下以为,我军守卫西门,何不趁夜间将兵偷出城去,及至白日,则宣鼓乐而入城,四五日后,循环往复,诸侯必以为我军陆续而来,又如何敢轻动耶?“

李儒道:”恩相,文和之言极是,此言与文优所思不谋而合,正该如此。“

董卓道:”我军如今既外患,还有内忧。西凉马腾依附我军,是故,我军可以不需担心马腾、韩遂东犯。但长安城外风沙极大,此地也是草原寇边最多的地方,这些还是要考虑。另外,如何让这些诸侯臣服,也是不得不担心的事。“

将军徐荣忽然道:”相爷,臣以为,匈奴如今倒不要考虑太多,如今南匈奴大抵已归顺大汉朝廷,北匈奴却早已不知所踪。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先调兵暗地潜出城去,埋伏在离城半日之地,而后便开始休息,待天光放亮,便可以鼓噪而返了。“

见董卓同意,董卓部下各自散去,各司其职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