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六十章 苦心(1 / 2)
这位差一点就成了县衙小吏的族侄,他的故事海家二房上下并不知晓。
海礁上辈子与这位族叔没怎么打过交道,只记得他一直在外头打拼,很少回老家来。江家的倒台使得许多早年出走的海氏族人纷纷回乡生活,这部分人的情报已超出了海礁的情报能力。他对此一无所知,也是人之常情。
若不是两位老童生在与海西崖闲聊族中近况时提起,海西崖根本不会知道,那几位族老在族里除了争权夺利,其实什么该干的事都没干过。
若他们能负起责任来,照海家从前的规矩,族里是应该要为有读书天赋的小辈支付束脩的,小辈去考科试的路费与其他花销,也同样该由族中负责,而不是任由他本人因为囊中羞涩而耽误了前程,更别说是坐视他去自毁前程,要做什么县衙小吏,又或是给商户人家做上门女婿了。
在族人后辈因为贫困而无力婚嫁时,几个自认为在族中有资格发号施令的长辈,还只顾着考虑自己的私利,这也太失职了些。光是冲这一点,海西崖就不能将族务交到他们手上,那只会让海氏家族越发败落下去,从此一蹶不振。
当年海东岭父子再平庸无能,好歹还知道要把钱花在族学上,培养族中后生读书学武呢。那几个族老连他们都不如,有什么脸面去争抢族中大权?!
海西崖不能坐视族中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了。他如今只是暂时拿好话稳住那几个族老,先把人哄得与长房改善关系,然后一同返乡。等到了祭祖的时候,他自会在族人大会上批判这些尸位素餐的族老,然后将族中的规矩重新立起来,再重建族学。
海氏家族如今还是有点产业的,只是经营不得法罢了。海西崖预备要将这些产业整顿一番,换上懂行的掌柜去经营,自己再掏点钱出来,不怕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好。
就是这时间稍稍紧了点。
不过海西崖已经与马氏商量好了章程。此次回乡,表弟谢文载也要同行,他已多年不曾祭拜过有大恩于自己的姑母谢太夫人,因此一定要回永平一趟。以谢文载如今在文坛的名声,再加上不少人都知道他是陶阁老的挚交,他只需要在永平府拜访一下几位名家大儒,很快就能为海家请得一两位有真才实学的先生回来,执教族学的。
马氏道:“这一两位先生不需要有多大的名气,也不是非得有举人或进士功名。横竖他们只是在海氏族里教导小学生罢了,只要真有才学,又有耐心教蒙童,那就足够了。等他们教导出童生来,后续族里自然会出钱把人送去县里或府中更有名气的名师那儿求学,至不济也能找个好私塾附馆。宝柱的师门有这方面的门路,想来宝柱也是愿意帮忙的。”
在海西崖致仕之前,这样的应对措施已经能担保海氏族中后辈不会有失学之虞。若是运气好,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两个秀才来,再加上二房的祖孙三代官员,长房又有个前途无量的海宝柱,海氏一族在乡间已足够显赫了,哪怕是县尊大人,也不敢有所轻慢。
而等到海西崖回乡养老之后,他还会继续在族学上下功夫,除了文学堂以外,还可以把武学堂也建起来。海氏家族本就是军户,虽说祖传的军中名额如今归了二房,但不代表二房就非得世世代代子孙都从军不可,族人若有武学天赋出众者,也不是不能再现族上辉煌嘛。山海卫离江海屯那么近呢!